
吴幼珉
今年九月开学后,香港的一些大学校园里相继出现了「港独」横额和冷血凉薄的标语。纵然事件总有落幕的一天,但纷扰历时并不短,也引起了本地社会的关注。
香港的大学里支持「港独」和极端反共的学生只是少数;多数学生对政治迄今还比较冷漠,但大学学生会往往被一小撮激进反对派学生把持,外界也容易误以为「港独」是多数学生的德行。
「一国两制」既是中国在香港地区实行的大政方针,也受到多数香港市民所拥护。但一些反对派人士时而打着民主的旗号,却在钻空子,不断地力图削弱中国在香港的主权,阻碍香港的经济民生发展和与内地的联繫,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把香港从中国分裂出去。
校园「宣独」目的不单纯
这一次,某些激进反对派学生藉大学的学术自由氛围宣传「港独」主张,也利用了香港教育领域内的一些矛盾和青年人的反叛性格,希望把分离主义在大学校园里扎下根来,那也是所谓利用软实力搞对抗的常用策略。
校园作乱应该是有人协调的,「港独」势力在大学校园内明火执仗,是希望可以再度扭曲香港的民意向反对派倾斜,让一部分的反对派人士成为了所谓的「中间派」,让整个反对派阵营在明年立法会补选中处于一个较有利的位置。
除了把激进的青年学生推向前台,近来的一些反对派传媒人也开始挑战特区警员一年半前在旺角暴乱期间的执法,也指责要求香港大学罢免「占中」发起人的某些言行等等,实质上就是要废了对方的「武功」。
中央领导人多次对香港问题发表公开讲话,当中传出的两个观点是值得香港市民思考的:一是中央政府不会容忍在香港进行分离主义活动,绝不允香港成为危害国家之地;二是特区政府所掌控的资源不能用来支持「港独」势力在香港的活动。例如要求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本地律政司也加紧对一些案件提出司法覆核,一些「港独」分子等失去了他们的议员资格,另一些刑事犯也被依法再次量刑。
但如果现在任由大学校园里悬挂「港独」横额和发表辱华言论,就等于指在香港的大学里,法院的那些裁决是不适用的。那是激进反对派所需,却非《基本法》和本地的其他法律所认同。
特区政府应担起责任
不同政见的人对许多社会问题的看法会有分歧,能产生矛盾。而涉及本地政府的属性或香港应该挂哪一面旗帜的问题时,分歧产生的矛盾时而会被激化,时而却可能变得不那幺瞩目,但那样的矛盾是尖锐和不可调和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可以大胆地预期,不论这次大学校园「港独」横额事件如何或何时落幕,分离主义在香港的活动都不会因而终止;因为分离主义者所仇视的正是挂在香港土地上的那面中国国旗和香港区旗,只要那些旗帜还在,分离主义活动就不会停止。
一些大学校方负责人近来也面对着他们未曾遇过的局面:旗帜鲜明地反对「港独」,实际上也是按常规治校,会被人攻击和戴「红帽子」。不反「港独」,过不了法律关,也不一定能过得了自己那一关。
当前,处理校园作乱的核心问题是香港社会是否应该反对「港独」;反之,将话题转移到哪些学生的英文讲得好、哪些学生的竞争力强、某建制派议员的言论是否恰当等,都不是目前问题的关键。
从时态发展来看,特区政府等未来介入大学校园反「港独」活动的可能性会增加。否则,就不知道它应该是一个什幺样的政府了;而香港更可能进入一种混乱的无政府状态。
而对于这次校园某些人的作乱,能越早平息当然就越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