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放网媒采访的关注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9月24日


香港报业公会主席甘焕腾

网上媒体近年在香港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特首林郑月娥最近正式提出,开放予符合条件的网媒采访。

对开放网媒采访的关注

香港社会讲求资讯自由流通,政府及相关机构近年亦研究如何安排网媒参与采访,如何能做到机制公平合理,并维持原有的采访机制有效运作,正是其中关键。政府现行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做法,一般是邀请已经登记成为政府新闻处新闻发布系统的大众新闻传媒机构,这些机构包括根据《本地报刊注册条例》、《电讯条例》或《广播条例》注册或取得相关牌照的报纸杂誌、通讯社、电台和电视台,各自因应投资要求和影响力,各自遵守不同门槛的规管框架,做法行之有效,既能确保采访过程的秩序,同时做到信息準确有效发布。在网媒采访上,无论从公平性或实际操作考虑,如何设定相关门槛非常重要。

安排细节仍不无疑问

综观世界各地其他政府处理网媒的采访,暂时还未有较统一的做法,一般都会规定网媒要经注册、有一定数量的编采人员或证明机构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才会获邀参加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普遍认为,相关规定是合理的最低要求,否则完全无法想像发布会将有多混乱,而相关规定应同时兼顾实际状况作出修订。香港的网媒不少都以新闻命名,数以十计,网媒的实际数量至今无法说準。假如政府就一些大众关注的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参加的传媒机构没有任何规限,可以想像得到出席的采访人员的数量会非常惊人!

纵然特首提出在场地和访问时间上会作出配合,相关安排在细节上仍令人不无疑问。除了现场采访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可以有秩序的发放资讯,当局似乎暂未有提出处理方法。传统传媒的定位相对简单,做法有长期表现作为参考,持牌电子传媒更受当局监管,在新闻报道上需依照严谨的新闻守则。日后开放网媒采访,如何甄别出以采访报道为主打,确保传统媒体与网媒是在同一新闻水平进行操作,以使现存机制包括新闻发布方式维持有效运作,是另一考虑的实际问题。

须兼顾秩序和开放自由

香港向来推崇新闻自由及言论自由,网媒的大行其道亦是社会发展催生的现象。在政府考虑开放网媒采访之时,必须仔细认真思索随之而来的各式各样问题,当中尤以如何界定网媒的身份最为迫切和关键。新闻自由可贵,如何在开放资讯渠道的同时,又不至因为采访报道失控间接影响新闻质素,甚至损害新闻自由,实有赖完善的登记制度。制订一个能兼顾秩序和开放自由的完善方案,是决定开放网媒采访前的当务之急。

上一篇:享言论自由 应尊重他人
下一篇:优化水喉匠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