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香港:
前段时间,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是一些政治搞手利用经济民生问题进行操弄,香港出现了一些针对内地旅客甚至内地人的不友好言行,在网上亦掀起几轮骂战,给两地民众之间造成某种隔阂,甚至带来感情伤害:「两地关系到底怎幺了?怎幺会这样子?」不少人都有点担心,纷纷发出疑问。对此问题,林郑月娥女士在竞选行政长官期间,接受今日时报专访的时候回答得特别深情,也特别到位,她说:「两地都是一家人,没有什幺矛盾是解决不了的。」事实也正是这样,特区政府通过政策限制,有效缓解本港急症室、奶粉、学位等压力之后,一些争议大大地纾缓平静下来。其实,想想过去,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这段日子,尽管香港和内地都有很大转变,期间有明媚的阳光普照,也经历无数风雨,走过这些晴和雨,在我们心中但觉两地的关系日益密切,确是一家亲!
在上一封信中,我们一起回顾了「国家一直撑香港」的点点滴滴,从「不惜一切代价」助港成功狙击国际金融大鳄,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到携手抗沙士疫魔,推出CEPA,开放自由行,促香港经济迅速在疫后恢复元气;从惠港36条,全方位推动两地经济合作,到人民币境外业务的逐渐开放,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互联互通,为香港金融中心增添新动力;从香港成为亚投行成员,到「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的大战略,国家都为香港优先预留了座。这一切,一次次地证明了国家一直是香港强而有力的支持,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毕竟是一家人啊!
香港有难,内地全力扶助;内地有难,香港也乐于支持,全力帮助,不甘人后。两地是亲人同胞,手足亲情,浓得化不开。
老一辈人都不会忘记,当年内地贫穷落后之时,香港人哪怕是节衣缩食,家里也总是不时大包小包地带些花生油、布匹、副食之类「值钱澫」返内地,接济一下「乡下」亲戚。国家刚打开国门时,也是港商一马当先,克服种种困难,倾情北上投资,助力国家改革开放。而当内地同胞遇到各类不幸时,港人总是感同身受,及时伸出援手。华东水灾时,香港倾全城之力筹款赈灾,其情其景,令人动容。2008年汶川大地震,港人本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心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少普通市民踊跃捐输,多少香港人亲赴灾场做义工!灾后更投入100亿港元援建190个项目。至今,去到汶川,港人的援建项目历历可见,这正是两地血浓于水的明证。青海玉树地震时,香港义工黄福荣在灾区舍身救人不幸罹难,「阿福」的名字在当地为人传送,亦为两地亲情赋予了更深的意涵。
港人心繫内地同胞,不但在天灾时慷慨解囊,平时也通过不同方式支持内地各项事业,更有涓涓细流不断帮扶内地贫困群体。邵逸夫老先生数十亿捐助内地教育,「逸夫楼」遍及全国内地;李嘉诚基金会投入百亿计改善内地医疗和教育,包括斥巨资办汕头大学;霍英东长年捐助内地体育事业,又大力发展番禺南沙;曾宪梓支持内地航天、教育、体育等事业 除了这些知名的大商家大慈善家,还有很多香港的机构和普通市民活跃在扶助内地同胞的善举上。最近新华社登了篇「香港各界内地行善20年纪实」,报道了香港赛马会、东华三院、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健康快车、无止桥慈善基金会、苗圃行动、国际小母牛组织香港分会等,他们真是以实际行动在两地之间「撒播关心,搭建心桥」啊!
在患难中,内地和香港相濡以沫;在喜庆中,内地和香港也共同欢笑。
20年来,国家发展一日千里,给我们许多共同的荣耀。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航太飞船升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带给香港无上的喜悦。太空船归来后,中国第一名太空人杨利伟访港,受到港人热烈欢迎,成为一时佳话,也为刚受沙士打击的港人提振了士气。
还有2008年北京奥运,是中国首度举办奥运,全国都万分雀跃,香港也积极参与,其中马术赛事,就是在香港举办。香港也掀起到北京旅游的热潮,大家除了观赏奥运,也游览首都,当时还有港人义工前往协助奥运赛事。这次北京奥运,共产生43项世界纪录及132项奥运纪录,中国以51块金牌位居金牌榜首名。奥运闭幕后,当局特地安排中国金牌运动员访港,港人热情高涨,亟欲一睹风采。此情此景,可还记得?
是啊!20年来,不管晴和雨,国家和香港总是不可割断,同喜同忧。经过这些日子,谁还相信「港独」分离势力能得逞?我们都应相信「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一同凝聚人心,为中华的伟大复兴尽力!
商报君
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
下一篇::加强基本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