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商专联会会长
杨志强
林郑月娥当选第五任特首一个月之时,「民阵」联同多名反对派议员发起游行。游行起步时仅100多人,至高峰期也只得300多人。如此寥落冷清,对于「民阵」有人认为今次游行较20年前「有很大进步」,实在是莫大讽刺。
制造内耗逆民意
游行队伍由社民连梁国雄、香港众志罗冠聪、独立刘小丽和姚松炎4名面临取消议员资格官司的立法会议员领头,民主党立法会议员只有许智峰参加,公民党立法会议员则有杨岳桥和郭家麒,「佔中」发起人之一戴耀廷亦参与游行。
游行诉求五花八门,包括要求重启政改、要「真普选」、反对23条等。「民阵」则扬言,会要求候任特首林郑月娥,开放反对派所谓的「公民广场」,即政府总部东翼前地,给市民集会,藉此展示林郑月娥是否「真正和解」云云。但游行受到市民抨击,其中一名发起人梁国雄游行时,更被市民大声斥责。
「民阵」于2002年9月成立,是一个由50多个反对派政党团体及海外「民运」团体组成的搞事平台。「民阵」的主要工作就是策动每年的七一游行和其他游行。2003年七一游行令「民阵」极度亢奋,更受到外国政治势力的青睐。此后「民阵」各种游行人数每况愈下,但却屡报大数。
对于「民阵」今次游行,网上一片耻笑声。有网民说:「300几人是代表什幺,是代表你们玩完啦,收档啦!」有网民则揶揄说︰「唔系呀,支持『民主』濓人得甘少咩?」
「民阵」游行人数寥落冷清,折射人心向背。目前,放下分歧,避免内耗,缝补撕裂,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香港主流民意。「民阵」发起游行的目的却是制造内耗,撕裂社会,明显悖逆主流民意,因此必然被市民冷待。
现在整个香港社会都对连续不断的争拗、政治对抗和街头斗争感到非常厌倦。过去20年,香港经济已经大大落后,竞争力已经大大衰退,如果香港陷入泛政治化泥沼不能自拔,社会继续撕裂,香港经济会继续沉沦,下一代更加没有希望。
应聚焦经济民生
有识之士应看到,香港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聚焦经济民生,否则,难以纾解民怨,并危及香港繁荣稳定大局。只有聚焦经济民生,政府在施政中切实回应市民的诉求,逐步解决住屋难、青年向上流动难、贫富差距拉大、阶层固化、养老难、贫穷恶化、社会M型化中产沦落等深层次矛盾,才能纾解怨气戾气,修补社会撕裂,真正实现大和解。
然而,反对派却置经济民生于不顾,不断要求重启政改,这是本末倒置。正如中联办法律部部长王振民指出,香港过去花费多年时间处理政改,都未能成功,反对的人永远都在反对。「总不能把时间都放在政改上,如果启动政改,其他方面的事务就无法推动。」
扰攘多年的政改争拗使香港蹉跎岁月,「香港速度」这四个字,过去的意思是「快」;近年这四个字的意思却是「慢」。「泛民」借政改争拗浪费机会,香港经济发展龟速,香港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可以被不断浪费?
香港经历两年多的讨论、争议甚至骚乱,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特区政府已提出合乎《基本法》和香港实际的最好普选方案,却被反对派否决。显然,现在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找不到任何重启政改的理由。香港必须跳脱出政改争拗恶性循环的怪圈,重新出发。
下一篇::大湾区规划具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