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议员
梁志祥
香港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市民十分期望长者可安享晚年,关心他们的福祉。本年度的财政预算案,除了与以往一样,生果金、长津等继续有额外一个月津贴外,也参考了我们提出的「100亿元院舍发展基金」建议,计划在未来拨款300亿元作为加强安老及伤残人士康复服务之用,我们期望当局尽快提出有关拨款细节,让公众讨论。
此外,政府在预算案中提出优化长者生活津贴措施,包括将单身长者及夫妇资产上限调高至32万9千元及49万9千元。政府亦为当中约36万名较为贫困的长者增设一层高额长者生活津贴(俗称高额长津),他们每月可获得3400多元津贴额,这些利民措施,如获得落实,受惠人口预期可扩至占整体长者人口的四成七。假如长者符合高额长津要求,年满75岁的还可以同时获豁免公营医疗服务收费,日后看医生只须提供长津证明,不用提供资料作资产审查,便可得到免费医疗服务。
民建联重视长者健康,多年来一直提出应将长者医疗券下调至65岁,政府于本财政年度也接纳了我们的建议,把长者医疗券申领年龄门槛由现时的70岁降至65岁。食物及卫生局表示,截至去年底,共有逾64万名长者曾用医疗券,措施推行后,预料多40万人受惠,换言之,将有为数超过100万长者受惠,他们每年都可获2000元医疗津贴。
按现行拨款程序,上述惠及长者的多项措施,不论是新建议还是优化措施,都必须获得立法会拨款条例草案通过,才正式启动程序,不过,假如「泛民」议员重施故技,再次施展「拉布」令草案无法如期通过,长者可能要无了期地等。另外,政府较早前公布,优化的长者生活津贴措施在立法会通过拨款后,会在当月首日生效,社署亦由现时起预先接受长者登记申请;高额长津则明年中推出,但亦可追溯至草案通过的月份生效,即是预料可追溯大约一年。因此,我们十分期望「泛民」立法会议员以市民利益为重,放下成见,支持草案,让长者可以尽早获得津贴。
下一篇::凭藉中央信任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