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元
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指出:「香港没有港独的空间」。张德江委员长在与全国政协港区代表座谈时也特别强调:「中央有权过问香港的特首选举」。这正是中央领导再一次清晰表达「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原则底线,即「一国」在先,「两制」在后。这是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怀抱的重要管治内涵。否则,何来香港特首须中央政府任命之说?如果中央对香港特首选举都不能发声表明自己的原则立场,那香港岂不成了「完全自治」的自由王国?又如何体现「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因此,下一届特首候选人应清晰理解、认知中央对港方针的原则底线。
须获中央信任
现在,香港特首选战已进入关键时刻,三位候选人之间的论坛切磋与政纲辩论已经陆续展开,并在电视辩论中迎来高潮。为防止出现候选人之间互相抹黑与人身攻击的人格扭曲现象。在「两会」期间张德江委员长再次重申了特首的几大标準,即:「有坚定的爱国爱港信念、中央政府信任、有高超管治能力与责任担当、获广大港人拥护」。希望竞逐特首之争成为「君子之争」,通过比德政能力,拼政纲务实,以德服众,以获中央信任和良好管治能力上位。
根据笔者观察,在有关传媒专访或论坛中,三位候选人都表示了「爱国爱港」的衷心,都表示有能力凝聚香港共识民意,也都表示自己有管治能力。但能否获中央高度信任,还得「听其言观其行」?毕竟这把「信任」的尺子和标準不在香港而在北京。何谓「中央信任」?笔者理解就是能否坚守「一国为核,两制为体」的中心,特首候选人由皮到骨都应真正「爱国爱港」,并能够驾驭日趋复杂多变的政治与社会形势,广泛凝聚社会共识,领导公务员团队顺利施政,有力落实《基本法》所赋予特区政府的行政主导原则。
比能力比政纲
何谓「君子之争」?就是要「公平、客观、科学、理性」地参与竞争,要比政绩、比能力、比政纲,而非乱扣帽子及进行人格抹黑的攻击。再看三位候选政纲,笔者觉得林郑月娥的政纲制订系统全面,较接地气,很显然其竞选团队是花了时间、精力和脑力的。早在林郑辞呈获中央批准,宣布参选特首不久,就率先公布了「四大政纲」意向,即「觅地建屋增加供应;扩充教育资源改善培养人才环境;实施财税改革助力中小企业;改革中策顾问架构,提升政府经济规划能力」等。正可谓:针针见血,刀刀见肉。这些措施都旨在「大力改革、重建效率、善用资源、助力经济民生长远发展」。3月初,林郑又公布了完整系统的经济政纲,笔者在此不想赘述,另两位候选人真应该好好读读,或许有益于参考,应多一些实实在在的理念,少一些镜花水月的铺垫。更不要再鼓捣什幺「某某2.0,3.0」版的指责,这显然不是「君子之争」的风範,更会成为不懂科学和经济规律的笑柄。
众所周知,任何程式从1.0到2.0、3.0是科技进步的表达,标誌着技术含量与经济政策的升级,例如:汽车2.0排量就好过1.0,电子科技产品、网络2.0版本也高过1.0。笔者曾撰文描述:香港经济发展就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全面布局,并经历几届政府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奏效!有的经济民生工程就需要两届乃至三届政府的努力才能实现。如居者有其屋计划、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等。这里也将伴随着政府经济政策、财力投入的升级与创新科技进步带来的再工业化升级,即:香港产业经济重建需要从1.0到2.0乃至3.0的升级转型。因此即使林郑实施经济民生工程的2.0、3.0又有何错何罪之有?这是香港产业经济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可见狂轰「2.0」者实为不懂科学,不懂经济规律之流言蜚语!
如今粤港澳深度合作正进入加速期,深圳已由大珠三角经济整合的配角变为主角;香港则因多年泛政治化的冲击影响,自我边缘沦为配角。中央此次又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规划开发理念,深圳在其中的龙头角色更显当仁不让。香港未来究竟需要什幺样的特首,需要什幺样的发展路径?真需要好好反思、反省了。
下一篇::同力撑香港 携手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