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骏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为全年内地国内生产总值(GDP)设定的目标增长率为6.5%左右,低于去年的目标增长率6.5%至7.0%,也低于去年实际达到的增长率6.7%。今年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赤字预期达2.3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较去年财政赤字2.10万亿元增加0.2万亿元。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加12.0%,也高于去年的11.3%。这几项数据的涵义是,即使今年内地实施较去年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GDP增长率将低于去年。引人注目的还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关于全年外贸的指标。这一切,反映中国最高领导层对于今年的经济形势持非常审慎的态度。
中央省察全球格局重整
需要从两个层面看经济形势,一是看经济周期性表现,一是看经济结构性变动。当前,无论中国内地还是全世界,都是经济结构性变动为主,制约经济周期性表现。
从2008年9月美国雷曼破产触发「百年一遇」金融危机以来,至今世界经济整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五低二高」 低经济增长、低国际贸易流量、低通货膨胀、低投资增长、低利率,高债务水平、高度依赖货币政策。「五低二高」所反映的不只是全球经济从2009年严重衰退中复苏之艰难,也是全球经济金融政治格局进入了自欧洲走出「中世纪」以来近500年空前全面深刻的重整。
今天,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经济全球化呈现逆转,西方自诩为「普世」的文明即所谓「自由国际秩序」破裂,西方政治制度在其发源地英国和长期被奉为楷模的美国陷入了空前危机。2016年,地缘政治军事冲突加剧,难民危机恶化,英国「公投脱欧」,美国特朗普上台,右翼极端主义在一系列西方国家抬头,意味着世界格局重整进一步深化。如果以L形、V形或U形等来形容,那幺,是L形尚未见底。
今年内地宏观经济重要指标的设定说明,中央对全球格局重整有清醒、深刻的判断。香港是否具有忧患意识?坦率地说,远远不够。
港人须有远虑
从当前正在激烈展开的第五任行政长官竞选看,香港社会缺乏「近忧」。反对派利用他们占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逾四分之一席位的条件,醉心于「造王」,而相当一部分香港居民居然跟随反对派制作的音乐起舞。什幺「民意推举特首候选人」,什幺「民意选举特首」,把香港社会的焦点引向歧途。
面对全球形势,香港730万居民和选委会约1200名成员应当达成共识,选一位能够继续现届政府好政策、展现未来5年新风格的行政长官,努力保持当前香港经济稳定。
未来5年是全球经济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重整的关键阶段,是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阶段,也是香港经济转型、政治转变、社会演进的关键阶段。因此,下一任行政长官应当为中央所信任,应当具有很强的管治能力。但是,目前所谓民意调查结果反映,相当一部分香港居民缺乏这样的「远虑」。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提出了一项政治要求,即继续遏止「港独」,和一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即与广东省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一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香港的媒体虽然报道了上述内容,但是,所谓主流媒体仅止于报道,反对派更是以所谓「求和谐」来对抗「反港独」。
在「一国两制」实践20年之际,香港社会出现一股要求回到20年前的思潮和情绪。3月7日马来西亚首相前政治秘书胡逸山在《明报》发表《一国两制,并排而坐》,以一名对香港有感情的外国人身份称:「在势力悬殊、国际上无动于衷的大前提下,『港独』这条路看来也是很难走得通。但如『一国』相对于『两制』仍然被继续强调的话,看来香港社会在意识形态上的两极化也很难得以癒合。所以,重新把『一国』与『两制』并排,同等而坐,再加上积极地拉近贫富悬殊的措施,可能才是重振香港光芒的良策。」这一类折中主义观点在香港不乏市场。但是,香港与内地经济一体化已是不可逆转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是否继续深化,考验香港社会各界的「远虑」。
下一篇::中央信任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