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一国两制」核心问题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3月06日


第五任行政长官候选人提名阶段结束,代表建制派的林郑月娥和受反对派支持的曾俊华、胡国兴作为正式候选人,进入最后阶段。

这次行政长官竞选开展以来,各位参选人围绕若干重要公共政策问题借助媒体交锋,其中,关于重政改是否必须以全国人大常委会「8.31」决定为基础,是否必须在下届政府任内落实《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本地立法,是最受关注并最能鉴别参选人政治立场和观点的重要问题。这两个重要问题,关乎「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即:是否认同和接受「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这一核心问题的认识和实践,区分「一国两制」与时俱进的不同阶段。

不能姑息「港独」

自2003年7月以CEPA签署和七一游行为两大标誌,「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由之前忽略「一国」而强调「两制」差异,迈入经济开始讲「一国」而政治依然强调「两制」差异新阶段。在七八年时间裏,香港与内地经济一体化,先帮助香港经济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再推动香港金融市场扩展。但是,到了2011年底,开始发生变化 两地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引起香港一部分居民反感和不满。越来越多来自内地的游客频繁出入香港,尤其越来越多的内地孕妇到香港分娩,给香港一部分居民带来不便。内地先富起来的群体成为香港高级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客源,使香港一部分居民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在香港市场上不断扩大的内地资本、以及内地居民体现的内地意识形态特徵,与香港传统核心价值产生摩擦和碰撞。反对派趁机煽动和炮制一波又一波攻击内地和内地居民的风潮。在特区建制中,开始出现不利香港继续推进与内地经济一体化的声音。

转折点发生在反对派发动「占中」、否决普选行政长官议案之后。冒起于「占中」的本土激进分离势力竭力鼓吹「本土自决」和「港独」,「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遭遇空前严重的挑战。

第五任行政长官竞选就是在如斯政治背景下展开的。必须重视的是,无论曾俊华最初主张「与民生息」,还是胡国兴鼓吹为《基本法》第二十二条立法,都反映他们对当前香港政治形势的基本判断。

曾俊华一方面批评「港独」不切实际,一方面却要求政治休战。问题是,「本土自决」和「港独」势力根本没有休战的打算。值得警惕的是,就在2月18日,所谓「香港民族党」主脑陈浩天关于2016年第六届立法会选举呈请所申请的法律援助,居然获得批准。这一申请在今年1月已被法律援助署拒绝,但在陈浩天上诉后,审理上诉的高等法院有关法官予以批准。对此,「香港民族党」表示欢迎,并称他们将「努力推动香港民族运动」。在特区建制,存在着同情甚至姑息「本土自决」和「港独」的人士,爱国爱港人士能不起而斗争?

「一国」是「两制」的前提

尽管曾俊华很快把「与民生息」论搁置一边,改为主张同步重政改和《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本地立法,但他视全国人大常委会「8.31」决定为可以搬动的「龙门」,反映他对「一国两制」核心问题缺乏正确观点。

胡国兴完全不理会香港与内地经济一体化已是不可逆转和不可抗拒的大势所趋,完全不顾《基本法》的性质和特区司法独立的界限,欲以香港本地立法来为中央履行对香港的宪制权责设限。他没有阐述他对「一国两制」核心问题的观点,但是,他主张重政改不必理会全国人大常委会「8.31」决定,他主张为《基本法》第二十二条立法,说明在他心目中,香港「这一制」高于国家主权。

2月27日,林郑月娥发表全面政纲,重申重启政改必须以全国人大常委会「8.31」决定为框架。未来5年,对于「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时俱进至为关键。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全体成员,香港730万居民,应当以行政长官候选人在这一核心问题上的观点和政策措施为主要标準,选举林郑月娥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如当选,相信她能引导香港居民认同和接受「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周八骏

上一篇:瓜田李下与廉洁社会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