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案须有开创力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2月26日


郑赤琰

刚上任座席未暖的陈茂波财爷推出了他第一份财政预算案也是梁特首任内最后一份的财政预算,一个是匆匆上任,一个是行将走人,要想2017年的预算案有什幺宏图大计,确实是非分之想,能够在此情此景下,提出一份维持现有开支与收入的格局,已算不错。

尽管如此,在承先方面,能够在照顾长者与穷人方面维持基本不变,那是无可厚非的了。让弱势一族能减少开支,可说是功德无量,可是在过去一年的预算盈余可高达800亿的好景,在总储备方面又达到8000亿以上,这笔财富要如何作出财力「再生产」的筹划?2017年的预算案却没有作出前瞻性的规划,就财政的角度来观察,那是未免太保守一点。就算整个政府领导层已在换届之中,但就政府前后任交接工作来看,前任有亲自当政的感受,若能领略到前瞻性发展工作的急迫需求而在下届预算中作出勾画,未尝不是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做法。更何况特区政府没有政党背景,只有行政与公务员决策的背景,因此政府不必担心政党轮替执政的改变,若能充分利用公务员决策吃重的角色,行将退任的执政班子未尝不可以持续发展的概念去规划前瞻性的预算案,这反而是非政党色彩政府的优势,可惜财爷在2017预算案中不能利用这优势。

回顾97主权回归以来20年,特区政府在预算案工作方面,一直未能有大规模与长远发展的大计,比较港英时代,港府眼见主权要在1997年交接,不但不自暴自弃,反而珍惜来日不多,竟然能想尽办法在15年主权交接之前筹划重大发展计划,以确保香港发展不会因为政府改朝换代而告停滞不前,在此争朝夕的心情下,97前的政府反而规划了十大发展计划,其中赤濸角机场便是在此情景下做出来的。

未有长远发展大计

其实中央政府也早已看到香港发展的前景无限,因此在内地发展规划下已为香港分派到不少吃重的角色,例如金融发展与「一带一路」规划便可为香港提供巨大发展商机,尤其是「一带一路」,2015年人大委员长张德江已借访港机会为香港勾画出一个金光灿烂的前景,他说香港比内地任何一个大城市都具有更好的地位,可以为「一带一路」发挥更大的发展角色,并特别提到金融的角色。在过去两年,中央还特别开辟了「沪港通」与「深港通」,把证券交易联繫上中国开放的两大龙头城市,可惜在此换届换人执政的空档,2017预算案未能在「一带一路」与金融发展多动发展的脑筋,反而只懂守旧地把旅游业当成命根子来抱残守缺,那是保守,不是开创,试想只有27万人靠旅游业谋生,可是靠金融业发展的人口可不少于30万。

全球懂得理财而赚大钱的犹太人,他们有洞悉金融先机的长处。香港政府应学学犹太人,好好去想办法配合内地好几十万亿的金融财力,其中能带富香港的机会非常巨大,可惜当局眼力不足,只能看到眼前事物,对发展机会却视而不见。但愿下届政府作出补救,更要知道好好发挥香港得天独厚的能量。试想想,新加坡无论地缘与人缘都远逊于香港,但同在80年代开始,新加坡能为国民平均所得推上65000美元的水平,香港却一直徘徊在不到3万美元的水平,原因正是香港领导人的进取心比不上新加坡领导人,不是香港地位不如新加坡。思之思之!港府领导人!

上一篇:特首选举最佳候选人的素质
下一篇:社会福祉待改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