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自主竞争提升质素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1月14日

狮子山学会营运总监白仲祺

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在上周举行公众谘询,讨论「防止学生自杀委员会」对于2016年发生多宗学生自杀的最终报告。对于这个非常重要及严肃的问题,多位发言者都认为香港教育制度问题严峻,并要求当局取消TSA测试和设法减轻学生压力。

学生自杀是由于不能面对压力。但这压力是从何而来呢?相信除了教育局,家长和老师也有责任。但是这压力的源头,就是由于教育政策重量不重质,令学位的价值不断下降,亦令学生追逐一个越来越难达到的目标。

大学毕业生占整体25至29岁青年人的人数比例,多年来不断上升。由1993年占10.6%,到2013年已经达到47%。今天差不多每两位25至29岁的青年人就有一位是大学毕业生。虽然大学毕业生大量增加,但是他们的平均收入,调整通胀后,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跌,证明政策是重量不重质。这个现象,本学会称为教育文凭量化宽松。

笔者曾经见过一幅网上流传的图,图中将几样100年前的东西与今天作出比较,当中有飞机、汽车、火车和一群在课室上课的孩子。100年前,汽车和飞机刚发明不久,而火车还是用煤产生蒸气推动,可见百年来科技变化多大。但偏偏一群在上学的学生,在今天这个现代化的社会,竟然与100年前大同小异,课室的景象和学生每日在学校所做的事都差不多一样。

其实要改善教育制度,便与任何其他服务行业一样,需要引入公开竞争。但教育制度采用量化宽松的形式,并不鼓励公开竞争,学位价值亦越来越低,直接增加不同年纪的学生面对的压力。如果要改善教育制度,便要增加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灵活性,减少教育局直接制订政策,才能鼓励每一间学校自行建立不同的制度。

刚过去的周末,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刊登了一篇网誌,讲述他到英华小学参观学校推动STEM教育的成绩。STEM代表科学、科技、工程与数学,是近年国际教育新趋势。曾俊华认为政府在教育改革的工作上,应该给予学校更多自主空间,这正正与本学会的建议相澸合。要改善香港教育制度,便应增强学校的自主,让学校间自行竞争。较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学校,便能获得质素较高的学生,这政策将能提高教育质素,最终令学生受惠。

上一篇:对施政报告的四大期望
下一篇:支持兴建故宫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