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港独国际化民粹化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1月14日

杨雨霑

在社会反「港独」,中央向「泛民」释出善意发放回乡证之际,最近三名立法会议员到台湾出席主张「台独」团体所办的论坛,触动了中央情绪,被国台办狠批为「台独」勾结「港独」。与其说是本土派不识时务,倒不如说「播独」之心不死,希望「港独」种子在地区土壤下开花结果。这跟前阵子两本土头目越洋见达赖一样,是一种无视「一国两制」、国家领土主权的政治投机行为,却佯装成为港人争取自由和民主讨论空间的合法合理交流,必然引起坊间反弹。

剑指中南海

「港独」声音和势力在「后佔中」时期国际化,是笔者在「反佔中」初期预期之事。环顾世界棋局,从中美到俄罗斯、土耳其等,无不是强人执政,希望重拾国运,而日本更是右倾当政。综观人类历史,当内部经济搞不好,最简单转移内部矛盾就是掀高衣袖,对外勇武或叫嚣。强如美国固然可以藉地区沖突一展军威,引发战端,其他强硬力量也会在国际舞台上不甘寂寞,互相拆台。从日本军国主义呼声日张,叫嚣东、南海,到土耳其的东突厥斯坦主张,到特朗普的重商主义和鹰派组阁,莫不剑指中南海,要中国内外交困。事关中国在世界地位正处于成长期,自然有不少反对其崛起之力量搞风搞雨。当然,笔者还未提到前港督彭定康高调到港会见家臣旧部,施展政治软实力。

在这时代背景下,「港独」跟「台独」甚至「疆独」、「藏独」合流,也是大时代的节奏,是有心人软性遏制国家和平崛起,破坏两地繁荣和爱国政经力量,迫使中央对港台政策企硬之套路。其中以港制华的思路,既凸显地缘政治的策略性和香港百年以来作为国际势力的代理角色,又反映出香港难以言入罪的漏洞和社会反共和抗共之心理。「港独」之由来,有国际力量和野心势力的身影,与其说终极谬论是勇武建国,倒不如说是想重拾上海滩法租界的白日梦,建立类似世界银行经济学家主张的特区市,让香港继续租给列强管理,或甚至合併东南建大香港,这个前提是国家大崩溃或战败之后。

或许从中国历史思维看,这有点癡人说梦,事关强人政治往往跟强干弱枝正相关,诸侯或藩主军阀裂土称王,多数发生在国运国力不济的时候。如今在习核心的领导下,只会更加珍重国家威权和尊严,不会让国际势力和野心家藉香港平台对中国作政治倒逼引发内外混乱,不会让国家失去社会主义体制外的策略性建设,即「一国两制」,最终影响国家和平崛起的机遇。

管治权之争

这是管治权之争,反对派想把握机遇得寸进尺,藉「港独」触动中央神经企硬,使社会争议永无宁日,凸显出两地矛盾和两律背反(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相斥),让人心回归永难达到。到时候,所谓政治普选,将会是「泛民」得天下。如不普选则人心浮燥不安,社会只会内耗空转,难以安居乐业。若长期企硬,更会培育出反华抗共新一代。在此思路下,对反华势力而言,「港独」这步棋无疑是一石二鸟,既可挑起混乱,更可有机会争取管治权或更大权力。

按上述推论,「港独」的本质不是真独立,而是争取更大的力量作为外国代理人,这也解释了为何「港独」人士不去推翻制度而积极参选吃周粟,因为只有参选才可最有效争取管治权资本。而「港独」之根源,早萌芽于回归前的乌托邦思想和抗共意识形态。而主流「泛民」和本土近年愈走愈近,凸显「港独」背后的变天图谋,这也解释了为何回归近20年来4届特首的管治能力被刻意抨击:这是管治权之争。自最近就游梁宣誓风波人大释法后,笔者相信,「港独」会进一步跟国际合流分工,制造更多政治不确定性,而另一方面,本土或暗独力量转为民粹化和娱乐化,打快速游击去压制港府依法施政,并进一步巩固社会力量(青年、专业、港英遗民、反社会人士),而民阵式传统政治手段则会失去镁光灯价值。

进一步推论,「港独」不会自动消灭,因为这是社会之毒瘤,其民心之本是抗共排斥心理和社会资源错配、建制形象未达标。在「港独」不死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对「泛民」软不到哪里去,至少建制人士不会对着反对派支持者说,23条不应该立法吧(因为这是宪制责任)。这也似乎预示在大时代背景下,中央只会是求稳防乱和加强反「港独」力量,对港人则尽量怀柔,对反对派则多加提防。

上一篇:香港需要团结
下一篇:对施政报告的四大期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