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显示,在伊拉克出土距今4000多年的皇冠上,精美的石榴图案清晰可见,证明其栽培历史源远流长。汉代,石榴经丝绸之路引入我国,被栽种已有2000多年。《博物誌》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涂林是梵语石榴的音译),故名安石榴」。石榴花果并丽,很快就以其独具特色的形态特徵和内在品质为国人所接受,并传播到内地各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石榴文化。
![【艺术】收藏「琪」观:繁荣昌盛 硕果纍纍](http://www.hkcd.com/userfiles/1611371067.jpg)
萧晖荣作品《石榴咏》,190 500cm。
石榴被视为吉祥果,喻为团圆、团结、喜庆、红火、繁荣、昌盛、和睦、多子多福、金玉满堂、长寿、闢邪趋吉的象徵。
萧晖荣此巨製《石榴咏》画面中一块硕大的寿石从左下角斜向画上方顶天立地而生,稳住了整个画面,右边画面底部隐约可见奇石丛立,石间一棵老石榴树茂盛生成,主干环转迂迴,势如蛟龙,刚韧朗硬,苍劲有力;枝繁叶茂,硕果纍纍,意气蓬勃风发,喜气洋洋。左边画面生机勃勃的修竹围绕寿石自然丛生,竹叶茂密成荫,有点、有飞、有挑、有卷,左右顾盼,上下相生,八面玲珑,向背俯仰交错,浓淡相映成趣,令人倍感其丰神绰约、奕奕有致。
![【艺术】收藏「琪」观:繁荣昌盛 硕果纍纍](http://www.hkcd.com/userfiles/1611371121.jpg)
《石榴咏》局部。
作为实践书画同源的佼佼者,萧晖荣在创作时成竹在胸,将书法的抽象美和章法布局引入其中,形神俱备,游刃有余。当遣墨用笔时,他并不拘泥于採用任何一种笔法,而是将各种书体技法融合贯通,随意应用,得心应手,浑然天成。石榴老干用笔刚劲老辣,力透纸背,笔墨干湿有致,虚实相生。石榴叶子和竹叶的描绘更是恣意奔放,各种调子的绿色和蓝色,以及浓浓淡淡的墨色层层点染,厚重而灵动,富有立体感,新颖跳脱,别具匠心。繁密的笔触充满生命力,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凡此种种,均可见出萧晖荣教授于传统中国画创作上驾轻就熟之余又有着独特的创造,特别是他对于「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理论的发展和实践,更令人拍案叫绝。 (文:萧芬琪)
![【艺术】收藏「琪」观:繁荣昌盛 硕果纍纍](http://www.hkcd.com/userfiles/1611371143.jpeg)
作者萧芬琪,中国美协会员、美术理论家、画家、香港大学文学院艺术学系哲学博士,为广东省岭东美术馆总馆长、《岭东》杂誌社社长兼主编、中国艺苑研究学会副主席、海外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香港美协创会秘书长等。
下一篇::韩国名导奉俊昊将任今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