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喜讯:青海省可可西裏与福建省鼓浪屿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武夷山边界调整项目也获通过。至此,中国已有52处世界遗产,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在我国首批世界遗产诞生30周年之际,在连续多年申遗成功的光环之下,这次国人在欣喜之余,也更多了一分淡定从容和理性思考。
中国能在申遗之路后来居上,首先要归功于祖先的丰厚馈赠。可可西裏和鼓浪屿,一个是西北的 美丽少女 ,独具自然魅力,一个是东南的 海上明珠 ,文化价值深厚,二者皆离不开岁月的雕琢。细数我国每一处世界遗产,或诉说着人类的重要曆史,或记录着大自然的关键变迁。拜访这些遗迹,感受先人智慧、造物神奇,是当代人美妙的文化体验;传承遗产,让子孙后代在参观时感悟曆史与自然的痕迹,亦是当代人应尽之责。从这个意义上说,申遗成功,不只意味着一份难得的荣耀,更意蕴着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文化承诺。
世界遗产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申遗的初心,自是让遗产受到最好的保护。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申遗所带来的巨大品牌效应,也在扭曲着遗产保护的现实状况。一些地方兴盛而起的 申遗热 ,夹杂了太多功利因素, 重申报、轻管理 倾向严重,一旦申遗成功便开始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保护反倒退居其次。这些年,丽江古城多次发生火灾事故,张家界曾因 超容开发 被亮 黄牌 警告 如果只把 金字招牌 当作摇钱树,以杀鸡取卵的方式进行开发,那幺受损的将不只是某一处遗产,还有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保护文化遗产,既不能过度开发,亦不能 关起门来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奠定了遗产保护的 原真性 原则,提出 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 。许多文化遗产正是在与人的互动中呈现意义,正如有人感慨说,鼓浪屿的文化遗产,不止于菽庄花园的 藏海 和 补山 等有形物,还在于街角一位老人向你娓娓道出家族闯南洋的故事;老屋裏赫然摆放的钢琴,让你明白 琴岛 之称名不虚传。在发展中保护好文化遗产的 原生态 ,让它们留下来、 活 起来,世界遗产大国才能名副其实。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管有没有 金字招牌 ,保护遗产、赓续文脉,本就是必然之举。目前,除了世界遗产,我国还有国家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百个,遍布各地的曆史遗迹更是不可胜数。它们穿越岁月的帷幕远道而来,我们就有责任将这些鲜活的曆史传之后世。
胡宇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