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秉承着这一致富理念,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里加速搞基建,不仅一举将本国推向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而且国内的各项基础设施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此情况下,不少国家纷纷开始抄中国的作业。
上周二,美国通过了1.2万亿美元基建法案。该国总统拜登指出,随着这一基建计划的推行,美国将进入长达十年的长期经济繁荣。此外,欧盟27国7月份也推出了一份基建计划连通欧洲与世界各地区,进而推动贸易繁荣。
在美国等28国纷纷开始抄中国作业之际,印度也跑来凑热闹。据环球时报8月16日最新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宣布,该国计划斥资100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8.73万亿元),来发展当地的基建交通物流等方面,促进经济的增长。
要知道,长期以来,印度、越南被视为中国制造的有力接班人,但在实际过程中相关企业发现并非如此印度的供应链不完善,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苹果2020年财报显示,该公司的中国供应商一年内新增12家,足以表明苹果订单正在回流至中国供应商手中。
因此,印度HDFC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巴鲁阿表示,印度此举也是为了尽力改善本国的供应链、运输物流等,来与国际供应链接轨,进而实现本财年4000亿美元的出口目标。
不过,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尽管印度打算推出超8万亿元的基建计划,但在推行上可能仍面临一大难题。据悉,2015年,日本就拿下了印度第一条高铁订单,然而如今6年过去了,这一高铁仍因征地纷争而陷入停滞。
下一篇::美联储恐将“太极”打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