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报网讯】记者杜林、宋璟报道:乘着「中国制造2025」的东风,台企在大陆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近日,本报记者随江苏省台办赴南京、泰州、昆山、苏州等地了解到,大陆台企正加大增资转型步伐,促企业智慧升级。
台企转型大势所趋
作为全国台商企业集中地,江苏孕育了大陆70%以上的台商企业。江苏省台办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江苏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6万多个,实际到账台资717亿美元,已上市(挂牌)台企27家。
上银科技是台湾知名的传动控制与系统科技制造商,作为该公司全球第13家工厂,苏州厂将于今年10月正式在苏州工业园区建成投运。公司负责人表示,选择在苏州建厂,是因为苏州工业园区有一流的法规、设备、营商环境支持,公司还计划未来将集团全方位业务及研发中心都迁至大陆。
去年底,亚翔系统集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从在台湾上市的亚翔工程公司分拆,在大陆A股上市,成为首个同时在台湾和大陆上市的T+A股公司。回顾在大陆上市历程,副董事长庄子平表示,公司受到苏州市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极大的支持。他表示,在大陆上市后,苏州亚翔就不仅是一家台资企业,更是一家在大陆募资的本地企业,希望未来公司将业务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
「台企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是大势所趋。」苏州市台办主任杨军表示,经过近30年发展,苏州台商的投资领域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再进一步延伸拓展至现代服务业。苏州一大批大中型台企开展大规模机器换人,加快智能车间改造,企业生产效率提升30%-40%。
大陆提供广阔腹地
2014年11月,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将8.5代线TFT-LCD面板生产线调整为第6代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成为大陆第一条、全球最高世代低温多晶硅(LTPS)面板线。总经理朱永铨表示,过去,昆山友达已经实现了100%的自动化生产,而现在,公司希望做到智能化生产,将生产机台上的生产资料进行大数据处理,分析生产中的种种问题,通过大量的参数分析定义结果,帮助企业快速提升生产及研发效能,实现智能制造。
专注大数据与工业物联网,研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通过集成物联网技术,连接不同产业上下游,成为集成系统解决方案品牌供应商。2013年,研华科技协同研发中心在昆山落成,公司总经理陈顺浪介绍,协同研发中心成立三年多来,随着大陆市场的成熟,4个产品部门从第一年的亏本到如今实现全部获利,成长稳健。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的平板电脑主板生产线,可以实现每小时贴片37万个零件,自动化检测线实现人工零触碰检测;泰州统实企业最新引进的饮料灌装生产线将过去每分钟灌装饮料410瓶提升至720瓶;苏州亚翔以无尘室设计为核心技术,通过先进的设计技术和优化管理能力,为全球光电企业提供智能车间优化方案;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坚持差异化和精细化发展,研发投入占企业营收4.1%,重点开发中小尺寸的液晶面板,占有10%的世界市场份额,在全球光电产业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对于台湾当局提出的强化东南亚市场的「新南向」政策,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卞永才表示,有部分台企曾依策行事,但鑒于大陆优良的市场环境、大陆员工素质的整体提升,企业产品在大陆可以得到一致性保证,不少台企还是更愿意回到大陆投资。更为重要的是,大陆广阔的市场腹地吸引台企不断增资升级。
下一篇::联合国:全球最佳投资目的地排名中国位居次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