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欧班列(伦敦-义乌)从中国阿拉山口口岸入境(资料图片)
【今日时报网讯】记者林楠报道:5月9日晚上10时,记者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看到,从内地省市发往欧州的第五趟中欧班列,仅用了4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集装箱换乘启程出关。新疆阿拉山口地处中国向西开放的陆桥经济带和国际贸易大通道最前沿,「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后,随着中欧班列的飞速发展,阿拉山口口岸过货量和贸易额也稳定增长,成为全国贸易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黄金」陆路口岸。
中欧班列通关效率提速
「从换装站的忙碌程度,就能体会到中欧班列热度。上世纪90年代末到中欧班列开通前,一周才需要换装十几节车皮,现在阿拉山口每天要换装400节标箱。」乌鲁木齐铁路局阿拉山口站货运车间副主任的高强介绍,中国铁路的轨距为1435公厘,而哈萨克斯坦铁路轨距是1520公厘,列车入境就要在阿拉山口换装,出境要在哈萨克斯坦的多斯托克换装。
海关通关监管互认、资讯共享,也提升了中欧班列的运输效率。阿拉山口海关副关长白晨介绍,为畅通国际物流通道,「一关两检」与铁路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采取始发报关报检、口岸转关放行、舱单数据提前传输、票据单证提前申报等措施,使口岸通关时间由12小时压缩至6小时内,通关效率较班列开行前提高了一倍。「海关和铁路部门合署办公,原来要奔波一天办手续,现在连办手续加车辆编组,总共不超过4小时。我们可是站在了『风口』上,有飞一样的感觉。」捷安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说,去年企业代理发往欧洲的货物翻了倍,今年还会增加。
综合保税区变口岸新引擎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于2014年6月正式封关运营,是新疆第一个、全国第十六个综合保税区。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内,去年8月投产的振德医用纺织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第二大的医疗产业用品企业,从绍兴迁到新疆阿拉山口。公司副总经理秦松祥说,新疆的生产成本比绍兴便宜,仅电费就便宜一半。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运到阿拉山口,比运到绍兴缩短了5000公里的运距,而且进口的德国设备,也省去了5000万元左右的关税。
阿拉山口市委副书记、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勇说,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阿拉山口口岸优惠的税收政策,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着众多企业前来投资。截至2016年,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各类入驻企业150余家,较上年翻了一番。
目前,阿拉山口口岸已获批整车、粮食、肉类、活畜、植物种苗等进口指定口岸资质,国际铁路邮件交换站、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均已正式运营,一系列的政策集成将加速口岸经济的发展,加速人流、物流的快速聚集。王勇表示,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重点推进交通物流枢纽项目建设,使更多的贸易企业转化为落地加工企业,促进物流枢纽中心快速发展,努力把口岸经济打造成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到「十三五」末阿拉山口市地方生产总值将达到全州规划目标经济总量一半。
下一篇::兰州拨6亿专资建国际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