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新技能「风云三号D」升空 看天「脸色」更準确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1月19日

浑身新技能「风云三号D」升空 看天「脸色」更準确

昨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新华社

【今日时报网讯】据新华社报道,昨日2时35分,中国「风云三号D」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风云卫星家族又添「新丁」。「风云三号D」星将与已在轨的A星、B星、C星组网观测、功能互补,使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的更新时效从6小时提高到4小时,有效时效延长2-3天。

在轨气象卫星数量问鼎全球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作为中国成功发射的第16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风云三号D」卫星交付使用后,将与在轨的风云三号A星、B星、C星组网观测,各卫星功能互补,使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的更新时效从6小时提高到4小时,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国气象观测能力和中长期天气预报能力。同时,将进一步提高大气探测精度,增强温室气体监测、空间环境综合探测和气象遥感探测能力,为中国雾霾监测、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在轨气象卫星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国家。

实现全球二氧化碳探测

「风云三号D」星此次搭载了10台对地遥感观测仪器,为其增添「新才艺」。其中多台高分辨率成像仪能极大地增强对地球大气动力、热力参量和温室气体的捕获能力。新增的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能够像CT机那样,对晴空大气三维结构进行「切片」处理,窥探其中的温度、湿度三维结构,还可使天气预报有效时效延长2-3天;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则能够实现对全球二氧化碳的探测,这将为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增强中国在全球碳排放等问题上的话语权。

新增的两台与空间环境监测密切相关的仪器中,广角极光成像仪为「风云三号D」星也带来了新技能:对两极极光强度和範围进行监测,电离层光度计则侧重于监测电离层电场状态。

「风云卫星」覆盖「一带一路」

「风云三号」卫星与美国现役NOAA系列气象卫星,欧洲新一代气象卫星METOP一起,被世界气象卫星协调组织纳入新一代世界极轨气象卫星观测序列,成为全球天基气象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接收和应用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料的国家和地区达77个,覆盖「一带一路」周边37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昨日消息,中国将在2018年至2021年前后再陆续发射4颗风云三号卫星,包括风云三号上午星和下午星,卫星将适时增加新型遥感仪器,满足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另外两颗风云三号卫星分别为晨昏轨道运行的气象卫星和低倾角近圆轨道降水测量卫星。

风云卫星近5年成就

显着提高中国台风、暴雨、洪涝、乾旱、冰雪、沙尘暴、雾和霾等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对近5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142个台风,登陆或影响中国的72个台风有效监测,无一漏网。

资料和产品应用于环境、海洋、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

中国接收和利用风云气象卫星资料的用户超过2500家。

在全球,中国风云卫星和欧美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秭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使用风云卫星,包括「一带一路」沿线37个国家和地区。

上一篇:量子信息实现500米光纤直接安全传送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