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一七年新年贺词。一千四百多字的贺词,总结了中国二○一六年的成就,表达对二○一七年的殷切期望,既概括了中国,也展望了全球,言简意赅,含意深远。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这句话:上下同欲者胜。在新年贺词中,习主席在展望二○一七年的时候特别强调,只要我们十三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不忘初心呵护「一国两制」
「上下同欲者胜」一词出自于《孙子.谋攻篇》。孙子这位中国古代着名战略家说:「故知胜有五……上下同欲者胜……」这句话的含义是,预知取胜的因素有五点,其中一点是全军上下一心便能取胜。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需要团结和齐心。
事实上,千百年来,正是中国各民族携手相牵,在历史的长河中和衷共济,相濡以沫,将中华文化传承至今,才能令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割断联繫的灿烂文明。中国历史上关于「齐心」「团结」的历史典故和成语数不胜数,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所在。
在现代,当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向中国,在深重的民族危机前,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御外敌;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摒弃前嫌,同仇敌忾,最终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
今天,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再度走向辉煌,前面的路还很长,需要应对来自内外的各种挑战。重提上下同欲,和衷共济,此其时也。
香港的情况何尝不是如此?今天,香港回归正进入第二十个年头。二○一六年年末,民建联选出的年度汉字为「乱」,形象地概括了二○一六年的香港现状。不少人认为,香港政治乱象的祸根在于社会的撕裂,社会缺乏黏合剂。有人形象地比喻:香港就像一驾马车,一些人朝东,一些人朝西,不仅是没有方向,不齐心,更可怕的是目标南辕北辙。
记得回归之初,虽然也有不少杂音,但香港社会上认同回归的力量强大。从当时的主流舆论(包括媒体的报道)来看,社会各方对回归普遍持正面态度,认为自此可以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了。回归最初几年,大家小心翼翼地呵护基本法的权威、呵护「一国两制」的实施。回归几年后,一些担心「九七大限」的人也纷纷回流。即便是美国《财富》杂誌,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二○○七年,也公开承认「我们错了」,承认十二年前关于「香港之死」的报道过于夸大。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令一些人认为这个制度的得来「天经地义」,忘了初心,不再呵护这个虽已落地生根,但依然在成长中的小树苗。他们开始将基本法视为紧箍咒,试图将「一国两制」割裂为「两制」而不要「一国」;有些人将「民主」当作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将他们心目中的所谓「民主」强行推销给市民;有些人将经济的一时困难作为藉口煽动市民情绪,以满足一己私利。而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某些国家坐立不安,香港这颗「棋子」很难不会被派上用场。正是这些种种势力交织,撕裂着香港,破坏着香港的正常秩序和法治,令香港呈现一种「乱」的局面。
克「乱」求「稳」走出当下困境
随着「一国两制」实践的深入,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将十分正常,这并不能动摇我们对「一国两制」的信心。中央已经多次强调,「一国两制」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暂时的乱局在香港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处处小漩涡,浩浩蕩蕩的时代大潮不可阻挡。这就像西方国家过上一些年就会出现一次经济危机一样。危机解除,社会将又一次涅槃。今天,香港回归已经二十年,「一国两制」积累了大量经验,我们有自信,未来十年、二十年,「一国两制」的道路会越走越平坦。
不过,就眼前来看,香港亟需走出当下的困境,克「乱」求「稳」,重拾正轨。而如何走出困境,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已经给出答案:上下同欲、同舟共济。香港绝大多数团体,绝大多数市民,有一个最大公约数,那就是坚持「一国两制」,希望香港明天更好。或许,大家在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认识上还有差别,但只要不忘初心,只要最终目标一致,就可以求同存异,就可以共谋发展。毕竟,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福建省政协常委
下一篇::蔡坚持「两不一去」 两岸僵局无解/朱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