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水河
梁振英不再寻求连任,令「ABC」策略彻底破产,但反对派不求反省,反倒变本加厉,「乱港四人帮」之一的李柱铭,日前又借选委会选举之际提出所谓的「CBA」(Choose Best Alternative),声称要「选出最佳替代者」云云。
这个「CBA」看似「有模有样」,有所谓的「民主300+」的「加持」,又有反对派的舆论支持,意图在选委会选举中获得超过三百个席位,手握「关键少数」以影响明年三月行政长官的最终人选的产生。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反对派的一厢情愿而已,不仅不可能达到目标,更有可能成为「泛民」又一次分裂的开始。
根本原因在于,反对派内部山头林立四分五裂,每次选举都「打崩头」,之所以能凝聚到一起,是因为有共同的「倒梁」目标,所谓「利之所趋」而已。
如今梁振英主动放弃参选,这一核心「利益」瞬间消失,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立即出现,民主党、公民党或其他新兴的政团内部关係再次「打回原形」。各党派为了各自政治利益,又会陷入恶性斗争的循环。
以四年前为例,代表反对派参选的何俊仁,最终的得票只有可怜的双位数,还不如提名票的多,说明反对派从来都不会有真正的团结。「口惠而实不至」,凭什幺要支持你?
当然,此次可能会有不同的「协调」,亦不排除会有某些政党的联合行动,但这些都无法影响到选举大局,对于公众来说,要注意的反倒是在外国势力操控之下的政客,会否再次使出「阴招」抹黑候选人。
因此,所谓的「选出最佳替代者」,一没有明确人选目标,二缺乏有说服力的理由,最终必然是各自为政,甚至为图出位而不惜互相拆台攻击。「CBA」最终难免会变成「BAC」(Bye All Crappy)!
下一篇::不容反对派扭曲特首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