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琰
政府今日(21日)宣布,暂缓全面强制核酸检测计划。在新增确诊个案在高位徘徊,死亡病例不断增加,疫情走势仍不明朗之际,若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评估结论,实事求是地作出暂缓决定无可厚非。同时,要避免被外界误认为是放弃动态清零策略、以至要「与病毒共存」,政府仍需向社会进一步阐明现时对疫情的研判、针对本阶段的策略和暂缓理由,还应当考虑拿出扩大自检范围等措施作为暂缓强检的替补方案。
香港疫情依然严峻,过去四周已累积逾100万宗个案。现时疫情虽稍有遏止,病毒繁殖率下降至0.5%以下,仍然不可吊以轻心。这种情形下,市民作为抗疫工作中最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有必要向其解释採取当前策略的原因。只有沟通工作到位了,市民才能更好地遵从政府的抗疫安排,从而让抗疫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在抗疫的关键时刻,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抗疫,「进一步动员」即有加强沟通之意,这也是政府需要持续完善的环节。
应对前几波疫情中,政府一直採取围封强检的抗疫手段,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正如林郑所言,全民检测并非「有心就做到」,实际上「一啲都唔简单」。她指出,香港社区组织动员能力较弱,不会知道每条街有多少户住客,相反内地有较良好的动员能力,能做到「不落一户一人」,才能满足全民强检的目标。现时的围封强检,即使有法律基础、有罚则,亦不能确保百分之百达成目标。
暂缓全民强检之后,特区政府除了要多对政策出台的前因后果进行阐述说明,还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出台扩大自检范围的替补方案。从客观条件上看,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目前香港各项抗疫物资充足。特区政府计划于本月内向全港市民派发抗疫物资包,这些物资裏就包含快速抗原测试包。因此,扩大自检范围是行之有效、且成本较小的替补方案。
持续肆虐的疫情给香港经济带来冲击,大量处所因为收紧限聚措施而不得不暂时停业,处于冰封状态。零售及饮食行业受限聚的影响也很大,不少店铺自动关门。但坚决遏制疫情和推动经济发展,两者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从内地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水準,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取得的效果来看,在第一时间全力以赴抗疫付出的成本是最低的,是疫情下稳经济的最优选择。
气可鼓不可洩。越是到抗疫的关键时期,越不能放鬆要求,更不能「躺平」,否则前功尽弃。只有坚定信心,全城同心,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下一篇::来论 | 内地援港医护是香港的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