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的新春佳节将至。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26日在线发表新春致辞《让历史之光照亮香港未来》,以对香港明天更美好的坚定信心,与广大香港同胞共迎虎年新春。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骆惠宁主任正是以习近平主席的历史观,用历史的光照,回应香港一些人的焦虑与担忧,回应海外对香港的误解与抹黑,并且给了疫情雾霾下港人以坚定信心的支撑。
过去那些年,香港陷入泛政治化的泥潭,社会出现极大的撕裂。2014年的「佔中」,2016年的旺角暴乱,以及2019年的黑暴运动,极大地干扰了「一国两制」实践。港区国安法实施,完善选举制度,实现爱国者治港的「双剑合璧」,令香港走向拨乱反正的新天。但是,有些人因为多年来思想被搅乱,对「一国两制」实践有着认知上的误区,看不清历史与现实,对香港未来产生不同程度的悲观和焦虑。
骆惠宁主任的新春致辞,通过三个「怎幺看」 对香港的「一国两制」怎幺看?对香港的发展前景怎幺看?对香港实现良政善治怎幺看?回应社会上的疑虑,帮助更多人拨开迷雾,从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以历史之光看香港的未来,进而坚定「一国两制」信念,坚定对香港明天更好的信心,以及对香港实现良政善治的期待。
骆惠宁主任回应的三个「怎幺看」,阐述的都是信心问题。信心是什幺,信心是远见卓识,是克服困难的力量,是锐意进取的勇气,是成功的支撑和保证,也是团结大多数人的襟怀。在香港开启「一国两制」新局面,发展迈向一个新阶段的时刻,坚定信心,展望前景,很有必要,十分及时。
对于「一国两制」实践,香港未来发展的信心何来?这是历史逻辑、现实状况以及未来趋势给予的底气,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给予的底气。25年来,香港走过了一段非凡历程,虽有坎坷,但一直化险为夷。无论是经济上遭遇困难,疫情上出现问题,还是「黑暴揽炒」令社会动蕩,中央都及时出手扶香港一把,保障了「一国两制」不走偏,不变样,令香港依然走在螺旋形的上升路上。
经济发展是社会整体进步的一张重要答卷。1997 年,香港经济总量为1774 亿美元,2018年翻番为3593 亿美元。人均GDP1997年为 2.73万美元,2018年则达到4.903万美元,始终居于全球经济体的前20名。
香港未来发展的信心,在于背靠祖国,发挥所长,对接国家所需。这些年,中央更加重视香港的特殊优势和独特作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的重要角色,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香港的作用,都证实了这一点。融入国家发展,香港的独特优势才有更广阔的空间,这是「一国两制」的制度本色,是制度设计的初衷。正如骆惠宁主任所说,未来充满希望,关键是要有坚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历史自觉。那种妄自菲薄,以为香港丧失优势的嗟叹,是看不清局势与自身。缺乏对自身的自信,只会让香港错失机遇。
今天,香港正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走向良政善治新篇。我们更需要有制度自信,有骆惠宁主任所说的「乘势而上、稳中求进的历史主动。」回归25年,「一国两制」实践的历史责任落在新一代治港者手中。去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港澳办主任对爱国治港者提出五点标準,香港社会深以为然,并期待爱国治港者以五项要求为準则,不负历史,心系民众。特别要避免「躺赢」心态和遇到问题绕道走的不作为。
而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团结市民同心抗疫。香港第五波疫情大爆发局势严峻。「动态清零」依然是当前最符合香港利益和市民生命健康的目标,必须坚定信心,不能徬徨犹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準。内地抗疫有一套完整的经验,包括全民检测,疫情追蹤。只要是为了广大市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香港就有必要毫不犹豫地学习藉鑒。与此同时,抗疫需要议员的配合,社会各界、各社团的支持,需要动员市民共度时艰,以此形成合力,将抗疫作为香港良政善治的第一场大考。
(本文作者爲全国政协委员 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
下一篇::陈勇:港人发挥所长献祖国 良政善治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