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末,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连续十几个交易日的下跌,人民币会否继续贬值,已变成了上至财经精英,下至普通百姓都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人民币未来走势的种种悲观论断亦喧嚣一时。虽然内地官方一再表态「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基础」,但眼见人币汇率走低,这一说法显然并未令人充分信服,不仅民间不时出现各种形式的「走资」,网上还出现了「人无贬基」的戏嚯潮语,将官方的表态视作一个笑话。
但看似热闹的网络狂欢,却让人们忽略了真实的问题:人民币是否真的具有「贬值基础」?早在深港通开通之前,就曾有不少专家及机构预计,深港通将成为大量内地资金南下,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的出口。但从「深港通」开通两日以来的运行情况来看,可丝毫看不出市场对人民币前景的忧虑──两日交易数据显示,市场不仅成交平稳,而且不论是资金总量还是额度占比,「北上」都远远多过「南下」。显然,市场并不相信人民币会出现继续下跌的情况。
事实上,自上月末人民币连续走弱,美元兑人币即将「破7」之声不断响起之时,人民币却正显示出企稳乃至翻身的迹象,不仅连续数天回升,昨还出现6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重回6.85区间,即使Google等网站出现人币大幅贬值至7.4的乌龙事件,亦没有影响人民币的回暖趋势。这起码说明,在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恐慌性下跌之后,人民币汇率正出现理性回调。
其实,排除恐慌性的情绪因素后可以发现,人民币此轮下跌进程,并非内地经济的基本面出现问题,亦非央行的货币政策出现转弯,而是内外作用的双重合力造成。就人民币而言,在经过近20年的走强之后,其贬值预期早已出现,尤其随着人民币10月份纳入SDR,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市场化水平再次提高,央行减少对货币市场的干预,都令人民币出现了一定的贬值空间。而另一边厢,因美国经济持续复苏,12月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升温,尤其是特朗普当选后针对人民币汇率的各种挑衅性言论,皆为美元走强和人民币走软,提供了短期性刺激。
但若把眼光放宽,就会发现,人民币的全球表现仍是稳定乃至强势的。同在上月末,印度卢比、马来西亚林吉特、墨西哥比索与美元的汇率皆跌破了史上最低价;在意大利宪法改革失利等系列负面消息的打击下,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已接近1:1,达到一年半的低点。事实上,面对美元的极端强势,全球主要货币都正在出现兑美元汇率的大幅下跌。正如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指出,人民币兑美元虽贬值,但兑一篮子货币则是升值──「如果说美元最强,那幺人民币就是第二强」。
可见,「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基础」的论断仍是成立的。虽然可以预见,在全球局势愈发混乱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势之下,人民币汇率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会面临众多的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面支撑下,「人无贬基」绝非一句仅供人戏嚯的笑话。
今日时报评论员万青
下一篇::「特朗普外交」仍然是一团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