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让奥林匹克精神光耀香江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5月13日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宣布,政府首次购入奥运电视转播权,7月举行的东京奥运将交五间持牌电视台提供免费播放。措施让市民免费欣赏到这项国际顶级体育盛事,让运动员更好接受大家的越洋打气,也让象徵和平、友谊、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在港闪光。

港府此举,堪称妙手。过往,奥运转播皆按商业原则由私营机构提供;惟考虑到奥运意义重大,绝不限于商业性向钱看,今次港府动用公帑,把奥运变为公共产品,便可望带来庞大社会效益。首先,奥运有助体育事业的盛事化、精英化、普及化发展,让全民透过转播参与其中,效益非仅娱乐简单,还可藉此盛事鼓励市民参与运动,甚而投身运动事业。疫情下,会场将首次不设海外观众,转播亦让运动员隔空感受观众支持,在迸发更快、更高、更强的表现之余,由场内到场外也更振奋士气、凝聚人心。事实上,香港近年状况使人郁结,转播奥运非但有助为运动员打气,也有助为全港市民自己打气,发扬团结一致、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香港再次出发。

政府破天荒购买奥运转播权,尤其香港奉行资本主义制度,故今次出资引起部分人质疑与顾虑,某程度份属正常;惟要明白,今次乃是针对奥运此一非常项目,于非常时期的非常做法。毕竟,受累疫情电视台广告收入经已大减,财政压力今非昔比,尤其自北京奥运后过去两届奥运花巨资投得转播权的电视台,最后埋单均大蚀收场,说明商营奥运播放已沦「鸡肋」,加上本届奥运好事多磨,目前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各电视台自然更加举棋难定,假如最终放弃转播,届时又会不会有人批评,政府为何当初不出手支援?所以,在市场失效的基础上,政府以公众利益为由作出干预,到底无可厚非。

其中,当局并已充分争取趋利避害。在商业保密的原则下,林郑虽未能交代具体播映权费用,但就透露这比过往两届低,说明干预之下并无推高价格,政府亦没沦为任宰「水鱼」。另外,今次入市不涉额外拨款,而是透过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出资;该基金的成立目的,乃资助香港体育发展,支持项目除了资助运动员备战并参与主要国际运动会,也包括对于在香港发展和推广体育有重大意义的一次性项目 奥运播放权无疑属于此列,而预料花费少于1.2亿元,亦佔基金「体育部分」的26.2亿元很小部分。更重要是,林郑也强调了,此属破格、非常特殊的一次性安排,意味这不会衍生所谓电视依赖政府出手的道德问题,电视台日后因此繑起双手坐待政府代购转播权;反过来,假如市况恢复正常、市场不致失效,倘若下届奥运或其他大型体育盛事有利可图,各电视台自然争相抢夺独家转播权,那幺又岂再存在政府横加干预的空间?好像历年英超、欧联等直播赛事,政府便无诱因和需要出手了,可以回归市场主导的基础。

对市民及运动员来说,确保全港可以免费收看奥运,肯定是个喜讯;对于香港体育发展藉此进一步的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以至社会整体士气获得提振,亦必乐见其成。

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哲

上一篇:【商报时评】完善疫苗气泡 加快复常进程
下一篇:【商报时评】西方为罪犯张目实在荒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