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地的疫苗接种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惟本港迄今则未有寸进,最快下月下旬才有首批覆星BioNTech「复必泰」疫苗抵港,且亦仅涉100万剂即仅够50万人接种,至于其余两款疫苗皆未有供港时间。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透露,日前已正式向中央提出要求,有需要时国家可分配国产疫苗供港。毋庸置疑,香港疫苗接种不单愈快愈好,同时还须确保供应足够;国家强援前来助港,必然有助我们尽早走出疫困。
愈早透过疫苗实现群体免疫,则可望愈快遏制疫情,乃是国际当前共识,故大家都积极推进疫苗接种。统计显示,截至1月25日美国已注射了超过2270万剂次,至于中国截至1月20日亦有1500万剂次,英国则排行第三涉逾700万剂次。然而,相关接种速度仍嫌缓慢,因为要全民接种完整两剂的话,即使最快者亦要花费至少一年时间,其中英国便预料到9月时只能替全国成人接种第一剂疫苗,而刚就任美国总统的拜登则扬言要在100天内提速到注射1亿剂次。箇中除了出于行政困难,如疫苗接种中心及人手俱见不足等,一大关键乃疫苗本身亦供应不足。当中,接种进度大幅落后的欧盟,已批评英国药厂未能履行供货协议,预告将採取必要行动;另外,世卫亦批评富裕国家扣起疫苗,以致有穷国只获分配数十剂疫苗
疫苗供不应求矛盾尖锐,香港自难独善其身,也多少导致我们迟迟未能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国家疫苗倘能付运到港,肯定有利突破上述供应樽颈。事实上,以人均接种率看,中东国家如阿联酋、巴林等的表现更胜西方,前者每100人口竟已接种了26剂次,比美英分别约7剂次和10剂次还要多,更莫说德、法等的1至2剂次,一大主因正是採用了中国疫苗。目前,巴西、土耳其、印尼、智利、菲律宾及新加坡等,亦已批准或开始接种中国疫苗;其中,单计土耳其,中国已先后付运两批共1000万剂疫苗。可见,当我们仍在望穿秋水苦候西方疫苗,不少地方皆已接种中国疫苗了;若然相关疫苗能分配一些来港,岂不有助香港更好抗御疫情?当然,由于科兴、国药等疫苗尚未在港发表第三期临床数据,所以未符专家委员会所制订的批准疫苗在港使用条件。但考虑到,无论内地抑或其他海外地方,相关灭活疫苗迄今都无大规模副作用状况,相关实际经验还不足以证明疫苗的安全性?反观,由安全性到有效性,质疑其他疫苗的消息则时有所闻。惟说到底,无论产地是啥,只要疫苗合乎準则,接种肯定比不接种好,尤其有助经济社会早日复常;因此,除已预购的科兴疫苗外,当局亦应积极、务实地研究预购其他合资格的中国疫苗,从而更好确保香港的疫苗供应、更好确保香港尽快摆脱疫情。
但是,疫苗远水始终难救当前近火,市民既不能放鬆抗疫意识,当局更须进一步加强检测工作。有鑒油麻地疫情仍甚严峻,当局昨便实施了二次「封区」,而纳入强制检测的大厦数目也不断增加。毕竟,凡此种种皆属缓兵之计,只为争取时间让疫苗前来;如果合资格的中国疫苗强援能够早日大量抵港,当然应以科学接种。(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哲)
下一篇::【商报时评】中央全力支持 香港定能走出疫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