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首次以「战时思维」在佐敦实施围封检测,这次尝试显然是一个好的开始,不仅证明了本港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落实封锁强检;亦为之后政府抗疫提供了一个模式与经验,为本港最终控制疫情乃至清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港第四波疫情已持续两个多月,今次疫情适逢冬季病毒蔓延高峰期,再加上多个小区大厦陆续爆疫,这都为抗疫增加了难度。因此,不少专家和市民早前都曾呼吁政府除了在爆疫社区或大厦实施强检,也应配合禁足令,才能更快速切断社区传播链,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至其他区域。然而港府却一直未实施封区禁足令,这当中有防疫人手不足的担忧,也有市民权利、自由和正常生活受扰的顾虑等。直至油尖旺区疫情蔓延兇猛,每日感染人数快速增长,港府终果断宣布在佐敦受限区域实施封锁强检。
过去两日,政府通过跨部门合作,快速调动逾3000人手支援佐敦,在紧迫的时间内制定行动策略,完成各项细节安排,保障封锁强检令顺利实施;同时,封锁区域内的市民亦都积极配合政府强检限令,市民和商户按规定留在家中并参加检测,许多市民都表示支持和理解封区做法,认为「长痛不如短痛」。在政府各部门及市民的一致努力下,佐敦封锁区域不仅提前完成了检测目标,截至昨晚已有逾7000名区内居民接受了病毒检测,并按计划于今晨解封,将对市民的生活影响降至最低。
今次佐敦成功封区强检,相信可以给政府抗疫提供许多经验、鼓励及启发。正如市民所说「长痛不如短痛」,在抗疫工作上,港府应更果断及坚定,只要是科学有效、有利控制疫情的防疫策略,就应坚决快速落实;至于人手不足、市民是否支持配合等担忧,佐敦的例子证明大可消除顾虑,有助本港抗疫、有助保护市民生命健康的措施,不论前线防疫工作人员和广大市民其实都会理性支持。
当然,由于今次是港府首次实施封锁强检,不免仍有一些漏洞和不足,但这亦是宝贵的经验,值得港府总结和改善。
比如,应更快速宣布及实施封区,防止消息提前走漏,导致部分市民在封锁前「逃离」住所,政府亦很难追蹤;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封锁区域住户人数的统计和追蹤,防止有市民未及时获得通知参加检测。据昨日数据,佐敦受限区域内仍约有470户无人应门,港府应想办法动用大数据等创科手段通知应参加强检的市民,同时尽快发挥跨部门密切接触者追蹤平台的效用;最后,政府也应提前做好后备物资供应及準备工作,一旦实施封区强检,至少必须保障受限区域内的市民可以获得足够生活物资等。
儘管存在如上不足,但总体而言,港府首次封区强检是有效且成功的。希望港府能从中汲取经验,不断透过并扩大「须检必检」、「应检尽检」及「愿检尽检」三方面的检测措施,截断隐性传播链,实现从单幢楼宇清零到街区清零直至全港清零。(今日时报评论员 赵燕玲)
下一篇::【商报时评】总结佐敦经验 改善封区强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