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加强前瞻抗疫 痛下决心清零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1月29日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没有消退迹象,22日又录得55宗本地新增确诊,其中24人居于油尖旺区。因此,一度传出消息当局研究实施「封区」,在围封範围内所有人接受检测前,唯独持有阴性证明人士可以出入。

连日来,来自油麻地的确诊个案持续高企,周四时已有31宗,周三有38宗,周二有28宗,周一有39宗,均高佔当日整体本地确诊宗数的40%至50%,足见当地已沦为重灾疫区。油麻地疫情愈揭愈严重,当局也不断加码应对,先是实施小区强制检测,指定区域的大厦14日内如有单位出现确诊个案,整幢大厦的住客均须强检,然后再划出核心区域,不论大厦有否确诊都须强检,此外又将相关做法套诸疫情趋于严重的佐敦、深水埗。相关与时并进的做法,无疑值得肯定,也确实识别出大量隐性患者;不过,有鑒今轮疫情异常严峻,单单与时并进恐已不够,有关方面还须进一步超前部署,採取前瞻、主动、决断的抗疫措施,绝对不能见步行步、被动回应。

「封区」之举实在有其需要,坊间亦未见什幺反对声音。纵然,现在「封区」或恐嫌迟,一来病毒已开始由油麻地扩到佐敦、深水埗一带,二来消息流出后已有不少区内居民闻风出逃;不过,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每成功切断一条传播链,总可大减其他人确诊风险,毕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目前火头众多,更不应放任不管,须争取逐一扑灭。事实上,市民早已极度抗疫疲劳 除了疲于遵守社交距离措施,更加疲于日复日地停市兼停课,经济民生大受影响,就连对外出行亦然。故此,长痛不如短痛,主流民意已认同「治疫世,用重招」,诸如强制检测便顺利实施,相信「封区」亦不会有太大阻力 尤其是,所谓「封区」不会完全限制人身自由,只要居民证实自己不带病毒,亦即不对其他市民带来隐患,则可继续如常出入;事实上,区内不少人已做检测,未做检测者也不难尽快进行。

在痛下决心清零的基础上,除油麻地外,对于其他疫情明显有恶化迹象的地方,亦宜积极研究前瞻地一起「封区」,不宜「挤牙膏」般视乎措施成效再研究加码;至少,划出指定区域和核心区域实施强制检测的措施,实有必要更积极、更广泛地使用,争取做到灭火于苗头时。另外,为了提高强制检测的效率,当局也可扩大抗原快速测试的双轨应用,相关準确度高逾九成、简单到可自行进行的测试套装,能让当局最快20分钟识别及隔离阳性结果者,对比核酸测试结果出笼需时数小时甚至一整天,无疑可进一步降低他们续留社区的播毒风险。

防疫策略从来重在三点:「早识别、早隔离、早治疗」。不加强检测,就无法「早识别」;不针对高危地区加强管控,也无法达致「早隔离」。的确,所谓识别除指个人,也包含了识别区分;在识别区分之后,若不採取跟进措施,试问识别出来又有何用?香港各界已有一大共识,就是希望尽早「清零」,包括已接受强制检测等措;接下来,就是港府下定决心贯彻执行的时间了。

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明生

上一篇:【商报时评】 尊重法治 反对干预
下一篇:【商报时评】四眼声明自曝其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