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紧扣内循环 多做港文章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11月06日

本港疫情大致稳定下来,以7日移动平均数字看,最近本地感染个案已回落至1宗左右,源头不明个案更减到不足0.5宗。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强调,社区内不明源头个案一宗都嫌多,但本港疫情无疑已大致稳定下来,故亦可採取更精準的防控措施,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前提下,逐步恢复较多的经济和社交活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更提出,紧扣内地的「内循环」,恢复两地的人员和商务畅通往来,那幺即使「外循环」暂时受阻,我们的经济仍可大幅回复生气。

众所周知,内地对香港经济非常重要。以金融业为例,这个不太受困于疫情的行业,正是香港受益「内循环」的最佳示範;今年以来的中概股回归潮,便带动海外资金不断涌港,金管局年内已累计接钱超过3300亿港元,单计本月更涉多约1500亿港元,理由是史上最大的IPO蚂蚁集团计划本周在港招股,显见内地因素对港有多重要。可惜,不似资金流可以互联互通,两地人流未能如常往来,本港旅游业就因与「内循环」隔绝而陷入严重水深火热,毕竟内地客一直高佔本港所有旅客逾七成之强。香港本地内需消费力量始终有限,近期大旺的Staycation对酒店业来说仍恐旺丁不旺财,本地团成行亦仅令旅行社及导游等不致手停口停,更莫说未能复飞的航空业还不得不大缩经营规模。假如与内地能够恢复正常通关,旅游业重新进入内地「内循环」,定能走出今日困境,至少可大大纾缓减薪、裁员、倒闭的压力。其实,除旅客外,商务客无法正常通行亦影响到生意洽谈,就连创科人员的合作交流亦大受阻碍。

紧扣「内循环」无疑有助香港走出疫困,长远而言,亦为香港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必然方向。世界经济重心由西移东,是大势所趋;欧美迄今依然深陷疫情泥淖,最近还不得不再次严厉封城,反观内地一早已成功控制疫情,GDP并迅速重新恢复增长,东西经济发展形势的此起彼落料将进一步加大。事实上,「内循环」不仅旨在纾解一时疫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各方面要深刻认识错综複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国两制」下,香港积极参与「内循环」、贡献「内循环」,特别是积极投入大湾区建设及「十四五」规划发展,对国家与香港无疑都是好事。对于香港青年人而言,相关机遇更是不容有失,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昨便撰文,鼓励港青亲身了解国家发展及箇中契机,强调大湾区为他们提供一条就业和事业发展的新跑道及多一个选择。

新一份施政报告押后出炉,原因正是林郑将亲赴北京,与多个部委研商中央支持香港的多方面措施,好使市民进一步恢复对经济信心及为商业活动注入新动力,预期内容会涵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科发展等。总之,紧扣「内循环」,多做做好香港文章,无论短、中、长期均可助港解难题,推动香港发展得更好!(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哲)

上一篇:【商报时评】立法会乱象须终结
下一篇:【商报时评】港深合作 敢闯敢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