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要顾全大局勇于担当/杨 坚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6年11月30日

10月4日下午,在驻港中联办大楼,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与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商谈即将于12月11日举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选举事宜。据与会者披露,董建华呼吁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顾全大局,勇于担当」。我理解,董建华传达的,是中央的期望;中央不仅希望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而且希望建制阵营所有人士都能「顾全大局,勇于担当」。因为,香港陷入近20年来最艰难的境地。

政府面临管治困难

香港政治形势是近20年来最为错综複杂的。一方面,香港政治基本矛盾空前恶化,反对派以争取所谓「真普选」为幌子企图全面控制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图谋破产后,新冒起的「本土激进分离势力」企图以「本土自决」和「港独」把香港从中国分离出去。另一方面,形形色色既得利益集团,或者欲依借助某种西方势力,或者欲利用建制派内部矛盾,维护或壮大其既得利益。

现届政府管治困难是近2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方面,香港社会不仅形成尖锐的阶级对立,而且,「佔中」将社会严重撕裂,政府的经济民生政策无法取得民意稳定支持。另一方面,行政长官及其管治班子,不仅在立法机关面对反对派肆无忌惮的阻挠,而且政府最高层若干人士欲竞逐第五任行政长官使管治班子呈现分化甚至分裂。

克服上述困难、解决上述矛盾需要较长时间。当前,尤为紧迫的是:必须维持现届政府最后9个多月管治的相对平稳,必须最大程度团结建制阵营以选举产生第五任行政长官。我以为,这就是「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意义。

由于历史因素,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几乎涵盖了香港工商界和专业界别的重要人士,他们团结固然不足以支持现届政府维持任期最后阶段的有效管治,却能对第五任行政长官竞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中流砥柱的影响。

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的产生办法,决定了爱国爱港中坚力量只能是其中一个具重要影响力的部分。为确保建制阵营在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中拥有稳定大多数,工商界上层人士必须团结。

2012年第四任行政长官竞选形势呈现「峰迴路转」,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工商界上层的分化。4年来,有关人士之间的「心结」未能解开。随着第五任行政长官竞逐愈益表面化,如果不能有力、有效地做好这些人士的团结工作,那幺第五任行政长官竞选必将进一步加剧建制阵营分化甚至出现分裂。

从目前形势看,反对派即使在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中取得300席左右,至多派一名代表参与竞逐第五任行政长官。因为,有资格代表反对派成为行政长官候选人的,不是民主党领袖便是公民党领袖。民主党的何俊仁在2012年代表反对派成为行政长官候选人。这一回很可能轮到公民党的余若薇。反对派其他小政治团体或个人即使心存不服,但是,只要这一政治阵营的后台老闆做出决定,他们唯有服从。第六届立法会投票日前的「弃选」可资佐证。于是,建制阵营在派几个以及派谁做行政长官候选人上,必须较以往任何一任行政长官选举更为慎之又慎。

有人也许会以第一任行政长官选举有4名建制派人士参选为例,证明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建制派候选人可以是二至三位。必须指出,这样的对比是不成立的。第一,第一任行政长官参选人无一人属于反对派,而今,反对派完全有能力推举一名候选人。第二,第一任行政长官参选人背后不存在相互竞争的利益集团,而从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开始,建制派候选人背后有相互竞争的利益集团。

避免反对派坐收渔利

为什幺至今或明或暗有志问鼎第五任行政长官宝座的建制派人士多达五、六位?除了中国与西方若干国家博弈这一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既得利益集团。若干对立法会选举难以发挥影响的上层人士,能够对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的选举产生,施加不可低估的影响,能够对具有做行政长官候选人资格的政界人士或公众人士,施加举足轻重的影响。

鑒于如斯情势,中央首先要求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顾全大局,勇于担当」。「顾全大局」是指,顾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之大局。「勇于担当」是指,勇于抵制和反对任何不顾大局、追逐小团体利益的行为。

所有欲问鼎第五任行政长官宝座的建制派人士,无论身居现届政府高层抑或名重香港政商界,也都必须「顾全大局,勇于担当」。

这也是这一回建制派究竟派谁出任行政长官候选人,有待行政长官选委会的投票结果的缘故。如果允许「信马由繮」,那幺,行政长官选委会界别分组选举必定加剧建制阵营分化甚至导致分裂;果如此,则将让反对派坐收渔翁之利。

资深评论员

上一篇:必须匡正议会乱局\季霆刚
下一篇:宣誓丑闻乱象,从不负责任的选票开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