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穗怡
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最近大陆官方以及两岸民间都举办了各式活动,缅怀这位伟人的历史功勋和博大思想。但民进党当局却是袖手旁观,彷彿不知孙中山是何人。其实,每年11月12日是岛内「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当天放假一天。蔡英文政府极力淡化这个纪念日,再次暴露其「去中国化」的阴险用心。民进党深知国际社会普遍坚持「一中原则」,「法理台独」毫无立足空间,于是另闢蹊径,在岛内大搞「去中国化」、「文化台独」,企图切割两岸的历史联结和民族感情,阻挠两岸统一。
早在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政府首次执政后,就大肆推行所谓的「正名」活动,把不少具有「中国」、「中华」字眼的公营企业的名称改掉。例如,中华邮政改为「台湾邮政」,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变成「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中正机场改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陈水扁政府还修改历史教科书内容,将中国史和台湾史截然分开,并把「我国」、「本国」、「大陆」改称「中国」,以示「中国」与「台湾」是「两个中国」。此外,扁政府还大搞「去孙化」和「去蒋化」,把一些孙中山塑像和蒋介石铜像拆除。当时民进党政府这一系列「去中国化」、破坏两岸关係的行径在岛内社会可谓天怒人怨,也成为该党于2008年大选被选民赶下台的导火线。
然而,如今民进党重夺政权,却未吸取陈水扁政府的教训。正是「江山易改,稟性难移」,蔡英文政府又肆无忌惮地搞起「去中国化」:民进党立委提案废除悬挂孙中山遗像;蔡英文上任后虽然到台北忠烈祠向孙中山及忠烈殉职人员致祭,但与过去马英九上任时相比,仪式却相当简单,没有上香、没有发表祭文,甚至取消了「遥祭中山陵」的仪式;台当局把「光复节」和「孙中山诞辰纪念日」等具有两岸历史联结的节日变成「只放假不纪念」的日子。对于国民党执政时修改课纲中具有「去中国化」和皇民史观的用词,民进党一上台即推翻此政策,维持原有的「台独」党纲。总而言之,只要和大陆有关联的,不论是历史、人物、价值观,蔡英文政府都要一律去除。尤其孙中山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国,更被「独派」视为眼中钉。
民进党当局迄今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上台后又处心积虑地搞「去中国化」,可见其仍不放弃「台独」目标。而这种所谓柔性、渐进、非沖撞的对抗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对两岸关係的实质危害更大。
下一篇::反对派勿再充当梁游「虎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