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故宫馆」益处说清楚/陈文鸿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1月14日

香港社会需要突破这几年的困局。首先打破自身思维的束缚:也即是把香港一切问题简单化为现实的政治攻防,把注意和努力的重心过度地集中于一场又一场的战役。

从反「国教」开始,不断地一个事端接替一个事端。攻防只是着眼于战役成败,却不看前因后果,不作长远规划和部署。结果每个战役大多都失败,屡败屡战,也屡战屡败。直至人大释法,坚决扭转「港独」发展趋势,才初始遏止整个形势的恶化。但西九故宫文化博物馆建议又成另一事端,特区政府与香港社会也再次疲于奔命,跟从反对者的议程,执着于程序,乃至拘泥于应否有故宫文化博物馆,或在西九以外设馆的议题。忙于枝节,而把香港设故宫文化博物馆的重大文化、经济意义放在一边不理。这不单是「只见树林,不见森林」,甚至连树林也视而不见。

当然,特区政府和林郑月娥要审慎处理西九故宫文化博物馆的谘询工作,要把準备工作说清楚,不要拖泥带水。更重要的是要主导舆论,说明此举的作用与重要性。对反对者的质疑,用道理与证据来解释。解释之前,政府要掌握全部证据,妥善分析,也要徵询专家和持份者的意见,从而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避免犯上奶粉事件时闭门造车的失误。「好打得」不是乱打,不是自以为是。

港英训练出来的政务官,没有政治训练,也没有决策的智慧与能力。以往是英国人决策,政务官执行。曾荫权时代已尽显政务官的弱点。要解决的方法是找专家,找持份者协助。

西九故宫文化博物馆亦属同例。今次有特殊因素,谘询方法未必如常,便需要审慎处理。更重要的是,不是林郑一个人出招接招,而应找西九的谘询委员会成员,一起面对反对派的质疑。

而政府的解释也不单是见招拆招,让批评者主导整个过程,而是应该把西九故宫文化博物馆设立的理由、效果与作用详细解释。官员说不明白,找专家来说。藉此机会好好解说香港与内地的关係,故宫珍藏在港展出带来的巨大影响,及进一步,可朝着全国博物馆珍藏在港展出的趋势,来建立香港在文化方面的世界地位。

另一方面,林郑月娥也不应忌讳,把西九整个项目现时财困的问题说明,把曾荫权时代的好大喜功、胡乱计划的问题公开。西九的另一博物馆建设费用更贵,经营更会有巨大亏损,参观的人更少。这已骑虎难下,西九的其他工程也有类似问题。故宫文化博物馆为西九带来国际性亮点,且会改善人流和收入,也会有进一步扩展的机会。这便可大大地扭转西九延误十多年,还不知如何收尾的困局。

民主政治是信任社会民众,与社会民众一起把事情做好。一些官员,被殖民地时代官僚受训练与经验所限,对社会民众的信任不足。此前已有多番失误,今次应好好吸收教训,改变官僚作风,学习民主的行事方法。也好给「泛民」、激进派政客等示範什幺是真正的民主。民主不是无赖式的闹事,诸事破坏、不尚建设。

香港珠海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

上一篇:社评:「故宫」谘询重点应聚焦内容和设计
下一篇:坚守反「港独」三条底线/柯创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