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新年新气象」,但民进党当局却因强行实施「一例一休」政策而在沸腾的民怨中迎来2017年,面临上任以来最大的「执政危机」。「一例一休」的立法意图原是为了减少工时、保障劳工权益,但因民进党当局立法粗糙、无视民意、傲慢蛮干,不但未能改善劳工待遇,反而还引发胀价潮、百物腾贵。最令人气结的是,「行政院长」林全竟说「涨价是必然的」。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当年蔡英文批评马政府的政策导致物价不断上涨,如今蔡英文上台了,难道就忘了自己说过的话?正如台媒所言,「一例一休」好比是一面照妖镜,照出民进党政策的矛盾与荒谬。
2016年大选期间,岛内有劳工团体抱怨工时过长。民进党为了争取这些劳工的选票,并显示自己比国民党更优待劳工,遂承诺上台后实施「周休二日」、且不删除7天公众假期,但「520」执政后才发现该政策难以推行:一方面,资方认为「周休二日」大大提高劳动成本;另一方面,公务员当年实行「周休二日」是以「删除19天公众假期中的7天」为代价,何以劳工既能享受「周休二日」,又毋须「删除7天公众假期」?于是蔡英文政府推翻了自己的承诺,决定删除7天公众假期,并以「一例一休」以代替「周休二日」,即原则上每周休两天:一天为「例」假日,除非发生天灾人祸等重大事件,否则资方不得要求上班,而另一天为「休」假日,资方可要求员工上班,但要支付加班费。蔡政府吹嘘这样的制度,既可减少劳工工时,又可刺激资方增加多聘人手,增加就业,是「双赢」之道。
民进党当局以为自己的休假政策天衣无缝,实际上却是漏洞百出。不少劳工抱怨,如果老闆要求加班,员工很难拒绝,所谓「休假日」是看得到、吃不到,加上还少了7天公众假期,真是得不偿失。此外,「一例一休」制度大幅提高加班费,好像对劳工有利,但在目前岛内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难以承担庞大的加班费,于是有商家採取换补休、隐形工时等方式规避加班费,使加班费制度形同虚设。这些都显示民进党在制订相关政策时未能充分考虑岛内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可行性。此外,不少商家为因应日益上升的劳动成本而不得不提价。据说,岛内交通运输、诊所、餐饮、老人照顾、垃圾回收等行业纷纷涨价。难怪岛内舆论批评「一例一休」根本就是「三输」:劳工工时未能减少、资方劳动成本增加、消费者承受高物价。
其实,对于「一例一休」的后遗症,资方和劳工团体都曾提醒过蔡政府,但当局急于求成,以快刀砍乱麻的方式强行通过立法,结果引发更多的争议和民怨。尤其作为民进党长期支持者的青年群体更扬言要与民进党势不两立。可见,「一例一休」重创民进党声望。
下一篇::中国正进行一场静静的大改革/秦晓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