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待遇」促两岸融合发展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2月28日


王小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大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促进心灵契合。」近期,河北、福建纷纷出台提供台湾民众「同等待遇」政策,在两岸引起反响。可以想见,2018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省市区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推出更多便利台湾民众在大陆生活、工作、学习、创业的政策,台湾同胞享受与大陆民众同等待遇将越来越普遍,带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同等待遇」政策频出

十九大之后,大陆多个省市区纷纷推出为台胞提供「同等待遇」的具体措施,将十九大报告的精神落到实处。

其中与台湾一水之隔、五缘相通的福建省动作最快。今年1月,厦门市海沧区就宣布将面向台湾45岁以下青年招收35名「社区主任助理」; 1月26日,福建省代省长唐登杰在福建省13届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积极探索为台湾同胞在闽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2月10日,福建官方通报,将推进对台综合实验区平潭岛的开放开发,在平潭岛实施「一岛两标」,即大陆标準和台湾地区标準在平潭岛内「包容共存、互认互通」,赋予台湾民众居民待遇、台资企业同等待遇,并引进1000名台湾专才,增强台湾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融合发展。

1月29日,新任上海市长应勇在记者会上表示,上海欢迎台湾民众、特别是台湾青年到上海发展,并将推出政策实现同等待遇。

2月8日,国台办网站公布了河北省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事业单位招聘台湾居民工作的通知》,鼓励招聘台湾居民到河北省事业单位就业,并将在职位晋升、职称评聘、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台湾民众「同等待遇」。

而在此前的2017年,大陆专门为台胞推出了优化经营环境、支持台湾青年到大陆就业,便利台湾民众在大陆生活、创业等20多项政策,如向在大陆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台湾研究人员开放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申报;在大陆就业的台湾民众享有和大陆居民缴纳、使用公积金的同等待遇;扩大台湾律师在大陆执业範围等。

随着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深入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将有越来越多的利好台胞的政策出台。春节前夕,国台办和海协会就分5批到大陆的11个省区市走访慰问台胞台商,进行调研,听取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出席全国台企联新春联谊活动时表示,「台胞台商希望能够尽快得到解决的问题,国台办和海协会都做了详细的记录,也会推出一些新的政策措施来回应这些期望。」他强调国台办在2018年将要做包括为台胞、台企努力提供同等待遇等的八件事,推出更多、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而且不久后就会看到,「一定让广大台胞感到窝心(温暖)」。

「同等待遇」现磁吸效应

从卡式台胞证让台湾民众在大陆出行开启「说走就走」的模式,到各地各部门纷纷推出各种「同等待遇」的举措,不仅让在大陆就业的台胞生活越来越便利,享有与大陆民众同等同样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也为他们在大陆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有了与大陆民众站在同一起跑点的竞争机会,有助于他们在大陆安心地发展,深入地扎根,有助于他们更有意愿深入了解大陆的政治经济社会,促进他们对两岸「同属一中」的理解与认同,让两岸民众从「共同利益」的建构逐渐向「心灵契合」。

同时,台胞在大陆生活越好,越有「家」的感觉,就越能对在岛内民众形成有力的磁吸效应。而这种磁吸效应现在已逐步展现出来。台湾多个机构的民调均显示,到大陆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台湾民众,尤其是台湾青年的选择。台湾《远见》杂誌最新发布的民调显示,18至29岁的台湾民众对赴大陆发展最踊跃,达到53%,比去年增长10.5个百分点;30至39岁的为42.6%,40至49岁的为44.5%,分别比去年增长5.3个百分点与10.2个百分点。有媒体报道,目前台湾约有上百万人在大陆工作、经商、读书、生活等,而且赴大陆工作、就学人口持续增加中,且已变成常态,「就如同昔日台湾中南部年轻人到台北打併一样」。

当台湾民众选择到大陆寻梦发展,安居乐业,如同中南部年轻人到台北打拼一样自然而然时,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也将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上一篇:给官网“找茬”能否传导为考核压力?
下一篇:从最强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看空间生态保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