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生为先利和谐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4月17日

周八骏

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竞选时称,她若当选,将努力弥补社会撕裂,将会采取的措施包括:在组建下届政府管治班子时,吸纳不同党派精英;就职后,尽快搭建与不同党派立法会议员的沟通平台,争取在不同党派具有共识或容易达成共识的公共政策议题上实现跨党派合作。

泛民制造死结

然而,3月31日,22名「泛民主派」议员发表联合声明,对林郑月娥提出五大要求:一、促成中央收回2014年发表的「一国两制」白皮书。二、撇开全国人大常委会「831」框架重政改。三、保证香港司法独立,审视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条款的后果。四、维护廉洁和程序公义等核心价值。五、尊重民意,不强行褫夺立法会议员议席,并改善行政与立法关系。

声明称,林郑月娥是在没有广大民意认受之下出任行政长官,但是,「泛民主派」愿意以最大诚意,实事求是提出上述五项建议,令香港社会可重返与政府沟通的起步点,逐步促进社会真正的和谐;并强调,「泛民主派」认为林郑月娥必须重新审视香港社会撕裂的真正原因,包括为何出现「占中」、「港独」言论等,从香港的根本制度出发修补社会撕裂。换言之,如果新任行政长官不满足「泛民主派」关于「真普选」的要求,那幺,他们不会与下届政府合作,香港社会不仅不可能走向和谐,相反,将进一步撕裂。

之前,针对民主党个别重要成员可能被邀请加入下届政府管治班子的传闻,民主党主席胡志伟重申,在目前政治条件下,民主党不允许其成员加入政府。

「泛民主派」如此反应,不啻令社会和谐成了一个「死结」。试想:行政长官既对中央负责,又对特区负责,怎幺可能要求中央收回2014年发表的「一国两制」白皮书?怎幺可能撇开全国人大常委会「831」框架重启政改?在香港,「泛民主派」的支持者虽然众多,却终归是香港一部分居民;香港另一部分居民理解「一国两制」白皮书、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831」决定,行政长官不可能漠视。

不如转移政治话题

为解开这一个「死结」,香港社会各界必须支持下届政府坚决把精力和资源集中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来。

从民主党前副主席张炳良先退党、后加入特区第三届政府行政会议、再成为第四届政府局长的经验看,吸纳「泛民主派」背景的若干人士加入管治班子,不可能影响其原属政治团体的政治立场,更不可能影响整个「泛民主派」的政治立场,却在一定程度上显示邀请他们加入政府的行政长官有意争取「泛民主派」合作,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批准他们任职的中央人民政府愿意促成香港不同政治派别支持行政长官管治和施政。如果这一回,有人在不必退出「泛民主派」政治团体的情况下,成为下届政府管治班子一员,那幺,新任行政长官所显示的诚意无疑较前任更大,而中央如果批准,也将展示更大的包容以促进香港和谐。

问题在于,如果「泛民主派」坚持上述五项政治要求,那幺,即使有关人士不必退出「泛民主派」政治团体就能加入政府,「泛民主派」有关政治团体也不以「开除」来惩处加入政府的有关人士,但是,后者将承受「背叛政治团体」的巨大压力。如果他们在退党后加入政府,那幺,所显示的政治意义同张炳良等人已然显示的毫无二致。

只有社会各界促使「泛民主派」不坚持上述五大要求,使下届政府就职后能够迅速把社会焦点引向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新任行政长官才能吸纳若干「泛民主派」人士加入政府,并尽快搭建跨党派合作平台。

「泛民主派」政治团体的领袖人物必须明白,他们难以在对待「一国两制」白皮书和全国人大常委会「831」决定的既定立场上后退,中央更不可能收回白皮书和「831」决定。与其扭住这样的争拗「死磕」,不如把它们暂时搁置,聚焦经济民生。诚然,转移政治话题需要政治勇气和智慧,也因此,这是对「泛民主派」前途和命运的最大考验。

上一篇:杜特尔特的南海政策“突然变了”吗
下一篇:秀假恩爱圈钱的明星不值得同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