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可否花小钱办大事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1月14日

说起治水,都知道深圳出了大价钱,「十三五期间千亿治水」。作为开局之年,去年一年的用于治水的投资,就相当于2015年的5倍。即便如此,深圳汙水管网仍有5000多公里缺口,据初步测算,新修管网投资至少在300亿元以上。在赞歎这样大手笔的时候,目前正在召开的「两会」上,就有深圳政协委员表示,深圳应吸取前两次治水教训,投入了巨额资金,但半途而废,收益不明显。

多年来,深圳治水都存在一方面大规模建,另一方面养护投入不够的结构性矛盾,这无异于猴子掰包谷。有委员就指,深圳市水务局30万元以下市政汙水管道接驳完善工程,5年实施下来,总投资不超过1亿元,却对存量管网使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坪山新区上洋汙水处理厂为例,通过实施60多个30万元以下的完善工程,日均汙水处理量增大了一倍以上,极大提高汙水收集率,相当于新建了一个汙水处理厂。相对于大规模新建,不起眼的养护投入能发挥最大效率,还不止这一例。

据统计,目前深圳仍有1000多个排汙口还在排汙,不少企业与执法部门玩起「躲猫猫」,有委员提出,可以通过购买公益组织监督服务,花小钱就可有效促进执法。也有在街道工作的委员称,去年以来,由于治水提质大面积实施,不少都由街道来具体实施。本来街道就对治水缺乏经验,再加上工程量翻番,致使工程师严重不足,因此监管难免不到位,如此以来,若出现质量问题,维修要花大价钱。他建议,花小钱由专业监管公司来监管,以免日后补救要成倍付出。当然对大资金使用监管,也可由小资金来撬动。有委员建议,学习香港绩效审计,对水汙染治理专项资金进行第三方评价,如此以来,使专项资金使用更为透明。这些花小钱就能起到大效果的招,不知还要等待多久才能被采纳。作者:同理

上一篇:让粗暴的戒网瘾手法彻底消除
下一篇:拿错一条鱼,带出童年难忘记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