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悉,随着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访华行程结束后,欧盟另一位最高外交官博雷利即将来华访问。尽管他在行程前特意发表讲话强调我们不惧怕中国的崛起,我们也不惧怕不断变化的世界,但欧洲媒体仍时刻紧盯博雷利此行是否会传达不一样的信息,尤其是在马克龙提出减少对美国依赖后。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是G20国家中增长率最高的一批。
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春季会议上进行报告总结,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发表了评估性讲话。她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经济已经实现强劲反弹和增长,这对全球来看是绝对有利的,中方的经济能影响世界;这位IMF总裁称中国的经济总体量很大,每增长 1%能带动所有和中国相关的经济体增长0.3%,今年预计能贡献全球三分之一的增长水平。但她同样也警告各国不能制造新的冷战,供应链安全问题是当下脆弱环境下的重中之重。
与此同时,在会议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部主任卡默却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他表示去年欧洲能顺利渡过天然气危机和中国疫情政策带来的天然气用量减少密不可分,但当下中国的复苏如果好于各方预期,首先会给欧洲天然气价格带来挑战,所以在今年冬季天然气的能源安全方面存在价格风险,这是欧洲亟待关注的。卡默意在强调中国经济复苏后会和欧洲抢气的原因在于,中国在海运天然气进口领域仍有很大需求,且和欧洲进口主要国家一致,他才担心中方需求会造成气价上涨。
有分析则认为,这番言论在逻辑上存在问题,不是中国和欧洲抢气恰恰是相反,原本欧洲大量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进口自俄罗斯,中欧在海运液化天然气(LNG)市场上的冲突并不大;但欧盟去年宣布和俄罗斯能源迅速脱钩后,向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靠拢大肆购买LNG,拉高国际市场上的气价,才和中国产生了能源领域上的购买竞争。所以一切都是欧洲自身的政策问题,中国经济复苏仍然是正常的用气需求,在这个问题上倒打一耙对中国担忧,是着实没有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限制的同时,中俄正在加快管道天然气合作的步伐。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预计在2024年开建,这将会为中国带来一个不亚于北溪2号项目的用气量,极大缓解中国对美国海运天然气进口的依赖,且俄政府对此事非常支持。对此有评论称:欧洲官员似乎总有一种严重的自我为中心想法,要求全球所有的国家都要为他们让步,对中国经济增长使用天然气似乎也心怀不满;但难以理解的是他们为了制裁俄罗斯甘愿不考虑一切后果地给自己断气来上一刀,在损害自己利益方面毫不手软。
下一篇::伊朗工矿农商会会长:伊朗与沙特将开启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