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料港股明年升10% 扫中资金融股 弃科网股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2月17日

瑞信料港股明年升10%  扫中资金融股 弃科网股

瑞信私人银行大中华区股本研究部主管谢琳认为,内地继续实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息率将会有所上升,去槓桿亦长达利好内银的资产质素,相信大型内银股及内险股会跑出。

瑞信私人银行大中华区股本研究部主管谢琳表示,今年恒指录得31%升幅,主因是每股盈利增长及估值不断提高,并受惠2016年的低基数效应。以现价而言,恒指的12个月预测市盈率为12.4倍,接近历史平均水平,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恒指有大幅度上升的挑战性将会增加,而明年股市增长的主要动力都是由稳健的盈利增长而来。

她又指,今年恒指大幅上升的另一个原因是估值提升,但明年要再提升股份估值的难度不低,因为除了有盈利增长外,亦要其他因素配合,才可说服市场人士调整估值。而今年港股在好消息尽出的情况下,上升超过30%,她反问「相对今年,明年还有那幺多好消息吗?」

看好内银内险

板块方面,该行较看好中资银行、内险、消费品、5G及科技设备股。谢琳预料,内地将继续实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息率将会有所上升,而且当局积极进行「去槓桿」,长远利好内银的资产质素,相信将会利好大型内银股及内险股,预测明年盈利增长将有3%至5%。另外,大型内银股在牛市时市帐率(PB)可达0.9倍甚至1倍,以现时PB只有0.7倍来看,仍有一定上升空间。不过,对于资金较少的小型内银,由于它们需要依赖银行同业或向央行借贷,息率上升变相增加成本,故不太看好。

谢琳又指,内险股除了受惠息率上升外,亦与其市场渗透率上升有关,而内地当局发表的《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保险渗透率目标为5%,可见市场仍有一定潜力。至于消费品板块,她看好市场佔有率较大的龙头消费股,包括必需品及非必需品,因为这些股份两年前已开始进行成本控制,又重新调整其商业模式,这些措施的成效已在今年第四季的季绩露端倪,相信未来12个月可以提高产品价格,从而提升盈利。

科网股难有机会大升

该行不推荐买入科网股,皆因今年科网股已录得大量升幅,当中某些龙头股份抽升超过50%,甚至股价翻倍。她留意到,在美国通过税改的机会增加后,个别龙头股曾跌超过10%,反映板块波动性极大,而且明年未看到有大型利好消息刺激,相信科技板块难以再大幅抽升。

此外,她认为美国税改令全球出现资产重新配置(Asset allocation)的情况,因为过去两周,全球部分资金正流向美国,甚至触发港股调整,她预期情况将会持续。而美国本土亦出现资产重新配置的情况,尤其部分美国科技股今年以来股价翻倍,故投资者亦会获利沽货,并转向受惠税改的股份。

拆局解码

稳稳阵阵买内银内险股

瑞信报告中特别提出不太看好「某龙头科技股」的表现,主要是因为在11月公布第3季季绩后,该股曾抽升超过10%,但在美国通过税改的机会增加后,却跌逾10%,反映市场对其盈利增长以及股份的估值仍未有一个平衡点。再且,今次股价大跌有前车可鉴,相信未来股价大幅上升的机会不大。

不过,花旗却对该「龙头科技股」的看法持相反意见,花旗认为内地A股缺乏这类型的「巨无霸」科技股,而该股的预测市盈率仅约37至38倍,这估值对内地投资者来说,仍然是可以接受,而且该股预测盈利增长达40%至50%,在盈利推动估值下,该股仍有一定捧场客。

相信「该股」是什幺也呼之欲出,对于该股的看法,笔者只可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来形容。不过,以正常情况来看,该股每年都要有40%至50%的盈利增长其实不易。各位只要细心分析,不难发现该股第3季盈利主要来自手机游戏收入增长,业务增长84%,而网络广告及其他业务收入则分别上升48%及1.43倍。假如明天手机游戏收入持平,而其他业务又未见爆发,未必能保持高速增长。笔者认为,与其博取未知的盈利增长,倒不如稳稳阵阵买入估值较低又受惠加息的内银及内险股。林展锋

上一篇:港股V弹升逾百点 汇控领大市 曾见80元
下一篇:恒指明年上望34000点 中银香港:慎防回调风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