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与新加坡两地交易所争夺战正陷入白热化阶段。正当大家期待「创新板」谘询结果出炉之际,上周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却指,政府倾向在主板引入同股不同权,意味创新板可能胎死腹中;那边厢,新交所迅速回应,该所或考虑同股不同权企业作第一上市。今日时报记者 林展锋
自阿里巴巴转赴美国上市后,市场已就同股不同权问题讨论多时,更早于2014年就此问题发表概念文件,惟由于证监会发声明表明不支持建议草案而搁置。事隔3年,同股不同权再被提上日程,惟今次是由政府主动开绿灯放行。早前有报道引述消息人士指,证监会已让步同意放宽「同股不同权」,将在明年中推出先导计划,初步容许达到「独角兽」规模,即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在为投资者提供充足保障下,在主板以同股不同权方式登陆。
狮城早有行动
本港多年来一直是IPO市场的领头羊,新股集资额稳占一哥,但今年上半年却意外失落全球三甲之列。市场人士认为,政府在三年后重提同股不同权,是为了吸引更多外资来港进行IPO,提升香港竞争力。然而,区内竞争对手新加坡亦对IPO市场虎视眈眈,新交所副总裁林荣显上月底就曾表示,考虑同股不同权企业作第一上市,表面看来新交所或有跟风之嫌。
但其实新交所的上市顾问委员会早于去年8月发报告称,委员会以大比数支持「双重股权架构」计划,即原则上批准同股不同权,今年7月更允许企业以同股不同权形式在新交所第二上市,可见港交所在这场上市争夺战中,身处下风。
不过,经济学家关焯照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香港无疑在同股不同权问题上慢于新加坡,却不认为对香港威胁很大。他解释,新加坡股市在深度、交易量、流通量都不及香港,而且新加坡有外汇管制,市场自由度不及香港,故不会令原本计划到港上市的公司转投新加坡。
香港传统优势大
撇除同股不同权问题,港交所比新交所更占有传统优势。立信德豪董事总经理陈锦荣接受本报访问时指,他早前考察星马等国,与当地企业进行交流时,发现它们对在港上市感兴趣,皆因香港背靠中国市场,对新经济板块的接受程度较高,而且香港股民在传统上对酒店业及地产业兴趣较大,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印尼等地的企业来港上市,业务类型亦会更多元化。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马来西亚邻近新加坡,但陈锦荣表示,由于近来马币贬值,故当地企业希望透过来港上市筹集硬货币资金,尤其是香港作为濠赌股集中地,对赌股的估值评估及分析都非常专业,故会吸引当地的赌业公司来港上市。
【拆局解码】集体诉讼权保障散户利益
要理解「同股不同权」,首先需要理解本港现行同股同权的制度,即所有上市公司的股东不论身份与持股多寡,都会享有相同的投票权。顾名思义,同股不同权就是将股份分等级,不同等级的股份持有不同比例的投票权。以本港唯一两只同股不同权的股份太古A(019)及太古B(087)为例,太古A是流通股(OrdinaryShares),太古B则非流通股,后者只有前者面值的五分之一,却有同一样的投票权,换言之太古股东只需较少资金,就可以透过太古B获得太古的话事权。
「同股不同权」最大的作用就是保障大股东,同时却会分薄散户的权利,这也是证监会一直不支持同股不同权的原因。全球金融体系最成熟的纽约交易所容许此制度,究其原因就是当地法律赋予小股东集体诉讼权(classaction),即以一名原告人代表全部股东控告大股东或公司管理层,追讨赔偿。
笔者认为,此制度最大的作用并非其诉讼权利,而是令上市企业不敢坐定粒六,自以为拥有投票权就为所欲为。假如正如消息人士所说,香港将会于下年推同股不同权先导计划,相信集体诉讼权将会是一把平冲双方权益的「尚方宝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