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对决 稀泥派称王?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04月13日


当反腐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时候,日前忽然冒出了「柔道冠军实名举报村支书贪腐」的新闻,在冠军的光环下,于是引发了网络大围观。

谁真正代表正义?谁又代表邪恶?或者都是好人?双方确已摆开了架式。通过实名认证微博的举报者是全国柔道冠军马端斌,接受记者採访时,马称能够保证真实性,有大量证人证词,愿对举报信中的每一个字负责。

而被举报的对象之一,辽宁桓仁县桦树甸子村前任村支书刘某向记者表示, 「全都是无中生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恶意报复。」

看客远观难以辨识,撇开那些细节暂且不表,因为谜底肯定短期内还不能揭晓,不妨先说说这个网络举报本身。

普通的匿名或实名举报,只涉及举报人、被举报人和接受举报的机关,在结果出来之前,过程会被控制在一个封闭的圈子裏。通过媒体举报就不一样了,如此高调地举报,只会出现二个法律后果。其一,举报属实,或部分属实,被举报人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重者可上刑,涉嫌诬告陷害罪;轻者举报失实,被举报者的名誉权等受到侵害,举报者至少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比如为被举报者恢复名誉,甚至赔偿精神损失等。

看客只盼「二选一」

故此,高调地选择媒体举报,就是一种真与假的对赌,非黑即白,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也就是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高调对决。对于「此案」来说,要幺举报属实,村支书接受法律制裁;要幺马冠军等举报不实,涉嫌侵犯支书大人的名誉权,一般应承担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甚至赔偿精神损失等民事责任。而且上级主管机关如县委和镇党委或者主持调查的机关,也有为被举报原村支书恢复名誉的义务。

作为一名资深看客,凭着多年的围观经验,对「二选一」理论的必然结果,却又只能深表不屑,从前选择网络媒体高调举报的案例也有不少,但最后非黑非白的结局同样也不少。

曾经网络举报少林寺方丈释某信,闹得是何等轰轰烈烈,但最后结局是,被举报者当然没有承担「举报属实」的法律责任,而举报者也没有承担「举报不实」侵权责任。你说说,这举报内容的真与假,还有什幺鑒别的必要和调查价值呢?和成了一团稀泥哦。

总之,现实往往给看客们一记响亮的耳光,稀泥派们,总是有高智商,虽不颠倒黑白,却可以绕开黑白,然后端出一锅稀泥。稀泥派是常胜将军?但愿这次不是。

文 | 路人甲

黑白对决 稀泥派称王?
黑白对决 稀泥派称王?
上一篇:两岸「韩流」须机制化长效化
下一篇:华为一打不够 小燕子一个嫌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