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深
与天气的寒冬相比,资本的寒冬或许令人印象更加深刻。进入下半年,有关ofo小黄车遭遇资本危机的消息就一直在互联网上疯传,而进入12月之后,各种流言终于变成了事实--因为企业运营危机的消息不断扩散,要求退还小黄车押金的线上用户已经超过了1000万,而不少用户更是直接冲向ofo北京总部要求退款。有媒体统计,ofo应该退还的押金总额约在36亿元左右,但有资本圈内人士透露,ofo公司目前的整体估值仅剩下17亿。可以预计,若没有「白武士」接盘,用户想要退还押金恐怕是难于登天了。无独有偶,在共享汽车领域的另一家昔日明星公司--Togo途歌也遭遇了资金危机,用户上门讨要押金的情景同样在其总部上演。
运营模式过度金融化
各类共享经济遭遇「最冷的冬天」,是否说明共享经济模式正走向末路?
事实上,用户排队要求退还押金的情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金融危机期间储户对银行的挤兑。这也恰恰说明如今的共享经济的问题之一,那就是运营模式的过度金融化。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共享经济企业都极度依赖融资来发展和扩张;另一方面,企业盲目的扩张和做大规模,同样是为了进一步融资。儘管这种模式在企业运作初期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撬动大量资源,帮助快速成长,但是在企业遭遇外部环境的改变时,也会很快将危机放大,甚至将本可以解决的问题扩大到无法收拾。
但从本质上来说,若没有外部资本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链,并不是所有的共享经济都足以变成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共享汽车为例,在严格的用户资格限制、庞大的前期投入、高昂的维护成本和愈发严厉的政府管理等条件下,共享汽车其实一直都难以找到金融化之外的盈利模式。这也是为何早在资本寒冬真正降临之前,就有一批共享汽车品牌早早结业。
潮水退去共享才有戏
相较而言,共享单车模式并非完全没有盈利的可能。一方面,共享单车相对合理的投入和营收比例,若是辅之以有效的管理与适当的资本运作,应当会有一定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经历过几年的发展和调试,共享单车已经变成了很多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了大量的用户基础;更何况,如今的共享单车早已作为「新四大发明」而成为一张中国的新名片。事实上,ofo今天的遭遇,固然与前期的盲目扩张有关,但亦离不开该公司股权结构等个体性问题。时至今日,仍在顺利运作的摩拜和哈罗单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共享单车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再加上共享打车、共享租房等领域的成功先例,共享经济或许仍是未来数年互联网经济的新突破口。
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资本的投入更加谨慎,像过去几年一样,共享经济频出风口飞猪的情况肯定不会再经常出现了。
正如互联网圈中常说的那句话:「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资本退场之后,才是真正考验共享经济管理、模式、技术和经验等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到那个时候,或许我们才能真正地断言,什幺样的共享经济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