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
日前,辽宁葫芦岛市发生汽车恶意冲撞碾压学生群体恶性案件。据官方通报,罪嫌韩某华,性格内向偏执,心胸狭窄,近期因夫妻矛盾,产生极端思想,随机选择作案目标。
底线教育的缺失
即便是低等动物,都知道本能地保护幼仔,作为人类,韩某应该为此感到无比的羞愧,真正地连畜牲都不如了。这种恶性事件,不仅是一种反社会的极端案件,更是一种反人类的刑事恐怖案件。
一个个孩童的血、一个个家庭的泪。但这种无计划、无规律性的恶性犯罪行为往往是突发的,具体防範起来也有难度,加强学校安保,也治标难治本。至少从源头上,有二个短板亟待弥补。
培养人才,多出典型,多出模範,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但是,培养成人永远是成才的前提。人人皆可以成为尧舜,但人人也都可能成为罪犯。所以教育系统中,人们有必要发挥道德楷模的高目标的引导示範作用,但也更应该筑牢普通公民的底线教育。
没有了底线的理性支撑,即便人生爬得更高,一旦跌落的时候,就必然冲破底线,跌得更深,对社会的危害也就更大。教育需要造就英雄,教育更需要消灭罪犯。强烈建议,把热爱生命、保护妇女儿童这样的系列常识教育,做为新生入学第一课,并贯穿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高分和名校绝不应成为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唯一目标。所以类似恶性极端案件的一再发生,再一次警示,「底线教育」缺失的短板不容忽视。
社区心理干预机制缺失
在计划经济年代,为什幺反人类反社会的恶性案件相对较少?那个时候,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大家都是「单位人」,生老病死全过程,都由单位介入。农村裏有哪家闹矛盾了,不但邻里劝和,生产队长甚至要组织开村会调解。城市裏,哪家闹矛盾了,可以反映到工厂裏的工会、街道裏的居委会,甚至包括妇联等都会介入,这一切实际上,就相当于起到了现代管理学上的社区心理干预作用。
但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无论在城乡,人们都成为了「经济人」。旧的传统社区秩序已打破,新的社区秩序,却没有如期建立。大禹治水,留下的不仅是一段千古佳话,也留给后世对疏导这一尊重自然规律的认知。疏导失衡心理以预防犯罪,应该越来越被社会管理者重视。据了解,西方发达国家每3000人有心理谘询师1人,成熟的社区都会配有专业心理健康谘询师。内地社区心理干预机制缺失的局面,何时能够改变?
下一篇::「统独」辩论勿一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