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如期而至。看看周遭人群,少了一分躁动,多了一分理智,由此可见,价格只是诱惑的一部分,还是那句老话:质量才是最终追求。
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作为一名剁手族,陪伴淘宝一走过风风雨雨,双十一真的就是物廉价美、诱惑满屏,更多时候无论价格还是质量,统统都被「吆喝」屏蔽了。分享一下这些年来的心得体会。遵循铁律一,只外用不内服。基本上来说,不论双十一否,在淘宝还有天猫上购物都不买「进口」,吃进肚子的,以及涂抹上脸的,当然也包括口红唇膏之类,生命诚可贵。
铁律二,动不动就吆喝一三五折的,往往使用感和售后大都不会理想,边有甘大只蛤汒随街跳。
铁律三,货物不是唯一在售的天猫店家,那就恕不奉陪不凑热闹,分不清李逵和李鬼。
看完铁律内心岂不哇凉,稍安勿躁,还是有商品值得出手的。消耗品确实可以趁机囤货,常年锺爱的品牌、质感、味道,来来去去也就那幺一两家而已;衣服鞋袜,特别是需要添置品牌贵价的,价格相宜又看中的,那就毫不犹豫果断拿下;床上用品,经过多年观察,促销力度确实不小,品质也没有极端走样。
说完买家,来看卖家。经过这些年的洗礼,成绩傲娇的天猫丝毫没有懈怠,为了牢牢套牢剁手族善变的心,今年双十一各式各样的预售促销活动早早抢闸,从价格和折扣力度来看,还是诚意满满的。与此同时,进驻香港、扩容币种,动作频频悄然进行。
不妨学学品质推荐
这些年,无论天猫还是淘宝,打假声势也确实算得上是浩大,只可惜,成绩明显没有与双十一的销售额成正比。这是阿里一道绕不过去的坎,质量保证不是耍耍嘴皮就能忽悠过去的。
人红自然非多,双十一前阿里巴巴先是在美遭遇SEC调查,内地相关管理层也纷纷表态盯紧。靓丽的三季报想必也是给足马云底气,只不过把假货责任推给社会,「阿里没有生产假货」,将膊卸得一乾二净,绝对不是一家坐拥2500亿美元市值的巨无霸应有之义。
如此轻佻的说辞,要问消费者肯定不买账,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谁都知道,不管造节不造节、促销不促销,淘宝天猫是平台提供者,质量监管理所当然义不容辞。
同业参考,亚马逊的Prime就是绝佳借鑒。Prime,作为亚马逊平台金漆招牌,不仅保证质量还是优惠推送。说白了,就是亚马逊背书的一项促销服务。事实证明,这样的服务深得人心,亚马逊Prime会员每年平均花费达1200美元,而非会员平均每年花费约为700美元。关键的是,亚马逊宣布Prime会员服务已经登陆中国,更将推出美国黑色星期五同步的海外购物节,直接拍门叫板。
再次强调,阿里巴巴在打击假冒伪劣和质量控制的路上并未用尽洪荒之力,即便当天双十一的销售额亮瞎全球,只要消费者合理善用7天无理由退换这一规则,数字定会大打折扣。
下一篇::空军庆生也需天猫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