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租倒逼涨薪潮?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8月30日


最近,高房租的故事刷屏。故事的主线就是房租暴涨了,精细数字只好由最擅长的专家们去统计了,大意就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7月同比高涨达两三成。于是,「买不起变租不起」的悲情牌被高高举起,网络舆情呈一呼百应之势,以至于惊动了住建委的大佬官们,纷纷约谈起来,做出调控平抑。

两害相权取其轻

幸好原因被找到了,京城据说是进军长租公寓的资本抬租抢房;深圳据说是万科等巨头圈地城中村,消灭了民间的「廉租房」;上海「闢谣」只是一般地涨。但即便各式原因找到了,也是白忙乎,对于官方能够调控房租,深表怀疑。因为高房租是高楼价的儿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过去几年,北上广深的楼价几乎翻了两三倍,高楼价向高房租传导是一种必然,但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所以此轮「房租暴涨」实际上是一种对高楼价的补涨。北京2012年8月平均租金每平米60.13元/月,到2018年7月平均租金也仅上升到每平米92.33元/月,上涨幅度仅为53.55%,其他的上海深圳广州也相仿,在「暴涨」之后,房租仍然与楼价不匹配,即房租的租金收益率非常地低,大概只有1%至1.5%,这意味?通过租金而收回购房成本需要70年到100年,而国际上的平均租金收益率为4%。

可以想象,无论租赁房由国企还是类似万科这种股份制企业来出资开发,必然都要考虑到投资后的回报问题。如果按照目前1%至1.5%的回报率,显然是覆盖不了融资的成本。所以房租在今后仍然存有「暴涨」的空间,这是不以包括穷人在内的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无情。

楼价与房租的背离只是一个短期现象,从长期看,是要保持一致的。当然保持一致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楼价泡沫破灭,比如在美国,2003年到2005年美国楼价与房租的背离,最终导致2007年的次按危机。

但在中国,如果高楼价泡沫破灭,楼价跌至现价的三折到五折,与房租倒是匹配了,但银行的房贷会变成一堆呆帐,这一般性金融危机就不说了,更关键的是,土地就会卖不出去,吃土地财政饭的各级地方政府断炊,全国性的地方财政危机就会扑面而来。在高楼价和高房租与泡沫破灭带来的危害之间,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约谈就能谈下来的吗?

通产膨胀新规律

那幺如此说来,是不是平民阶层只有承受高房租的压迫呢?也不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不妨先从通货膨胀说起。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货币持续超发,先后发生了四次较大的通货膨胀,分别是1979年到1980年、1986年到1988年、1992年到1995年、2005年到2008年。而每次应对通胀危机,除了规範市场秩序之外,主要的应对途径就是全社会普调加工资,加大涨薪力度。上世纪80年代一名本科生毕业参加工作标準工资只有50元左右,到今天在中等城市一名本科生的毕业入职达到4000元左右。表面工资上涨80倍,主要都是拜通货膨胀的倒逼所赐。

然而,从2008年以后,经济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持续超发的货币首选进入资产领域,以至于曾经近乎所有的央企都曾涉足过房地产。

超发的钱不再进入实体,从而导致如菜篮子米袋子等生活资料的必需品价格涨幅,并不与M2涨幅相匹配,CPI始终是温和上升。比如国家统计局8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7月CPI同比上涨2.1%,深圳7月CPI同比上涨2.5%,但深圳7月房租却是上涨30%多,由于房租权重佔比太低,CPI严重失真,这在全国各地都一样,从而并不能反映通货膨胀的实际,所以高房租本质上是高通胀的表现,或者大家可以将这种新式通货膨胀命名为「通产膨胀」。

既然实质上的高通胀来临,加盖保障房肯定是远水不解近渴,当务之急,还是启动应对通货膨胀的老法宝,以国企和机关事业为先导,带动民企,引领全国性涨薪潮,越快越好,在对沖高房租的同时还能扩大内需,一石二鸟。否则,天天骂黑中介、黑房东,再骂房租也是降不了的。

作者:路人甲

上一篇:贵州降低景区票价有示范意义
下一篇:教育事业不应是只想赚钱的产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