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官员引咎辞职冤不冤?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8月30日

作者:流深

一度引发巨大民愤的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上周迎来了阶段性的查处结果,卫生系统及地方多达7位省部级官员遭到免职、引咎辞职以及立案调查等严厉处分,另有35位非中管干部被问责。可以说,这是一场严厉程度前所未有的问责风暴,在一定程度上稍稍缓解了因疫苗风波而引发的大量不满,也彰显了中央严肃处理此事的坚定态度和决心。

政绩不错监管出错

但在不少民众感到大快人心的同时,亦有不小的声音为其中一位引咎辞职的官员喊冤。那就是曾于2015年起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并在今年3月起担任重新整合后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的毕井泉。原因在于,很多业内人士评价,毕井泉在主政药监部门之后,推动了多项力度空前的改革,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认为是多年来成绩最好的一位药监局局长。其中的不少政策,如仿製药一致性评价试验,更是推动了内地仿製药产业的快速进步,受到业界和患者的欢迎。亦有人认为,他整治数据造假、引入国外专家评审、药企飞行检查等监管手段,已让内地制药行业的乱象有了不少改善,本次疫苗问题的爆发,就正是源自于他一手建立的飞行检查制度发现的问题。于是乎,很多网友以「问责了一个最会干事的」、「毕井泉背锅」等评论为其叫屈。

某种程度上说,对吏治腐败深恶痛绝的内地民众,能有如此多的正面声音来评价一位引咎辞职的官员,可以说是非常稀有的。问责风暴后第二日的医药股整体大跌,更是显示毕井泉引咎辞职后,业内对医药改革未来的焦虑和不确定,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毕井泉任上医药改革的成效。从这个意义上看,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众多改革成果的毕井泉,被称为「能吏」、「改革者」并不过分。

逆向淘汰引发焦虑

但是,法律并不能因为他是「能吏」、「改革者」就网开一面,更不能因为过往的改革成就而放鬆了对未来的警惕。一方面,毕井泉虽然改革有功,但他上台以后疫苗乱象仍然频发,本次事件主角长生生物更是在其任内成功上市,无论如何,监管不到位的责任是毕井泉必须要承担的。另一方面,若是对这些「能吏」、「改革者」的错误不做及时纠正、限制,也难保其未来的决策能永远正确、角色不会异化。「改革先锋」仇和、「高铁之父」刘志军,哪一个不是大众眼中的「能吏」和「改革者」,最后却又给国家和民众带来多幺巨大的损失。从这一层面来看,毕井泉被问责,也同样是对他的爱护和珍惜。

当然,网友为毕井泉鸣冤,无疑反映了民间对未来官场不作为、乱作为,出现「逆向淘汰」、「再来一个还不如他」的担忧。毕竟,能在充满利益平衡和各种掣肘的中国官场推动大量改革,如毕井泉一样的人才仍然稀缺。因此,毕井泉虽被问责,但并不否定其改革成就,更不应就此彻底关上他贡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套更加良好的机制和制度,从而保证「上台的都是好官」,让我们不必为「失去一个好官」而歎息焦虑。如此,类似「毕井泉引咎辞职冤不冤」的争论才有可能结束。

上一篇:企业上市不是“免死金牌”
下一篇:化解塑料之灾需要创新智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