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 潘锡堂
由于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刊登「国民党放弃亲中立场」,遭外界质疑国民党两岸政策的立场鬆动。为此,国民党中央还特别澄清,强调国民党的两岸政策是「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坚定反对「台独」,并未改变或有所调整。国民党主席吴敦义更于近日出席党内会议时,首次提到《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最终目的是国家统一为原则」,罕见以引述《宪法》方式,对「统一」清楚表态,堪称跟往昔模糊带过截然不同,其所隐含的意涵,颇值关注。
马英九忧谗畏讥遗祸
溯自吴敦义竞选党主席以来,始终未谈统一,其两岸政策路线也跟洪秀柱主张的「一中同表」,「和平协议」有所歧异。他很少提及他「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比讲出「不统、不独、不武」的马英九还更保守与更消极。然而,对于遭到岛内蓝营及大陆某些质疑的声音,吴敦义很无奈地回应,他完全延续马英九时期的两岸政策路线「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及「反对台独」,为何还遭到无谓的质疑,他百思不得其解。
事实上,马英九主政8年期间,由于想当「全民总统」,意图争取浅绿民众的支持,及担心一再遭绿营「抹红」、「抹黑」为「倾中卖台」,甚至受制于来自美方的局限与「关注」,乃出现几个弔诡的现象:一、不敢主张「终极统一」及「反独」,只消极地倡议「不统」「不独」;二、2008年520马英九上台伊始,还倡议以「九二共识」作为两岸恢复协商的基础,准此将赓续展开由易入难的各种协商,更可营造和谐氛围及累积互信,为将来的台湾国际参与及两岸和平协议的协商,进行暖身与铺路;然而,时任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于2008年底提出的「对台六点讲话」(即「胡六点」),为了回应马英九同年520提及的台海和解休兵及两岸和平发展,乃主张两岸协商「先经、后政」、「由易入难」的顺序,并倡议两岸政治性谈判除了可展开政治关係的协商,亦可针对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达成和平协议,尽速预作準备,堪称勾勒出相当有善意且可行的两岸可长可久的和平发展路线图;惟马英九却在担忧会遭绿营「戴红帽」及在华府「下指导棋」不乐见两岸政治谈判很可能会迈入统一谈判之顾忌下,导致主政8年期间两岸协商「只经、不政」,甚至连两岸有授权的政治对话都不敢展开了,堪称错失良机,殊为可惜;三、由于瞻前顾后及忧谗畏讥,马英九主政期间既没有恢复遭陈水扁「终止」的国统会与国统纲领之运作,也未针对被扁「去中国化」之文教予以全面「拨乱反正」,造成「独害」遗祸至今。
讲「九二共识」更合适
如今,吴敦义抛出「依宪法终极统一」的主张,让人讚扬与惊艳。儘管吴敦义仍坚持「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是国民党的两岸论述与政治定位,并且澄清「一中各表」依然坚持一个中国,只不过「一中」的涵义可由两岸各自以口头声明来表述,等同跟中共坚持的「一中原则」有所交集;再者,吴这种说法相当强调国民党也在追求两岸重归于最后的和平统一,意图消除中共对吴的误解,并争取深蓝对他的支持。
总之,蔡当局主政两年来,经济、两岸、「外交」等施政乏善可陈,民众深陷痛苦之中,蔡及民进党的「包藏独心」的论述已渐露出真面目,理解并认同「和平统一」的人已越来越多,今年以来马英九多次强调相当清晰的两岸论述,并指出「宪法的目标之一就是能促进国家的统一」,堪称已为吴敦义的此次「统一」表态预作铺垫。
吾人肯定吴敦义仍支持「一个中国」与「两岸统一」的初心与用心,但仍诚挚建议吴敦义与国民党以后尽量勿再表述「一中各表」,以免遭误解,若只讲「九二共识」,可能更合适。
下一篇::执法者需给碰瓷队伍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