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人甲
内地的私营老闆也玩上了火箭,这让人们吃了一惊,而且日前首飞一次成功,据说从研发到上天只用了1年时间,如此神速,又吃了一惊。受惊之后呢? 忽有所思。
体制突破大于技术
火箭这种高大上的玩意,从来都是国家队在玩,而且全世界也基本如此。为什幺?
航天火箭属于高精尖战略技术,涉及到国防科技等核心机密,此前长期处于各国严密控制,当然只有国家队可以发展,严禁民企涉足该领域,中国更是如此。
然而十多年前,美国首先打破国家垄断。2002年,大洋彼岸,堪称世界「民营火箭第一人」的马斯克,带?他的Space X和猎鹰火箭横空出世。马氏以一系列风骚无比的操作,让人们意识到,原来航天还可以这样玩。而这也预示?,在全球来说,商业航天已是大势所趋。
商业火箭发射的市场必将愈来愈大,诸如卫星发射、太空旅游、星际殖民等未来需求旺盛,引发各国民间资本瞄準这一庞大的市场空间,比如马斯克的Space X的重型火箭举世瞩目、贝索斯的蓝色起源计划2019年前送游客入太空。
形势逼人。举国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确实为中国航天的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硬币都有两面,举国体制的另一面,其垄断性难以适应全球商业市场自由灵活的竞争。所以正是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民营火箭首飞成功,突破体制的标誌意义,远远大于技术成功的价值。
不说高深的理论,就一个简单的道理,绝大多数人,是拿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更认真、更有效率、更愿意动脑筋去获得成功,还是拿别人的钱为别人赚钱更卖力、更愿意冒失败丢饭碗的危险去赚更多的钱?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民营机制也有其自己的商业优势。
向开闢蓝海的先行者致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继零壹空间之后,一批中国的民营航天企业必将如雨后春笋。
自然,在成功发射首颗火箭之后,人们也关注中美两国民营火箭的差距。零壹的CEO舒畅表示,我倾向于认为这个差距就是13年,但我们有后发优势。
为何不是领跑者?
的确中国的后发优势有时让洋人很焦虑,但是有没有认真想过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幺我们总是一个优秀的追赶者,而不是一个领跑者?其实零壹之喜和正在经历的中兴之忧,都一样地让我们从成与败的二个维度体会了追赶的辛酸。我们为什幺就不能有先发的优势呢?
根据英国学者查罗纳的统计,从旧石器时代,即大约250万年前,到公元2008年之间产生了1001项改变世界的重大发明,其中中国有30项,全部出现在1500年之前;在公元1500年之后500多年间,全世界838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来自中国。
这真是让人难堪,如果洋人此数据成立的话,那幺可以说,功夫在诗外,答案也就在科学与技术的範畴之外。有网友说答案之一,千年思想禁锢的土壤绝对产生不了真正伟大的创新与发明。火箭上天自由地飞翔很容易,但让思想自由地飞翔就无比的艰难,也难怪解放思想总被强调,所以这次民营火箭成功,首先还是归功于解放思想吧。
下一篇::以身高为依据的儿童票该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