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重回「7时代」 通胀隐忧再侵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1月29日


作者:豪士

2018年1月底,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虽此次油价调整幅度并不大,加满一箱92号汽油多花费约2.5元。但值得注意的是,经历此次涨价以后,多地92号汽油重回「7元时代」。

毋庸置疑,本轮国内成品油调价主要是受国际油价震荡上涨的影响。而国际油价上涨受多方面的因素推动,包括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带动原油需求的稳步提升、原油库存的持续下降、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下原油产量下降的担忧,以及美元的持续走软。

对于国际油价的上涨,当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包括欧佩克国家在内的产油国自然是乐见油价的上涨,这也是他们这两年来致力于推动原油减产最希望达到的成果。而对于原油消费大国中国来说,自然不是什幺好事,这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来进口原油,而这些花费最终会转移到消费者的头上,包括普通民众的汽车用油和企业的生产用油。此外,原油涨价会增加原油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下游企业面临较大的涨价压力。所以,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对中国来说,油价上涨会带动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吗?油价上涨会否预示着通胀的来临呢?

忧虑通胀不无道理

在衡量通胀水平的众多因素中,油价扮演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根据经济学上的替代原理,原油涨价将会带动煤炭等替代能源价格上涨,即如果因油价的上涨而导致其他方面商品的价格上涨,那幺结构性的通胀演化为全面通胀的可能性也将会增大。回看去年的数据:受原油、铁矿石和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2017年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涨幅较高,由2016年下降1.4%,转为上涨6.3%,结束了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态势。这说明油价上涨对工业品价格的影响非常明显。

从总体上看,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温和上涨,物价水平保持平稳;PPI持续恢复性上涨,但涨势趋稳。而进入2018年,外界对于通胀水平可能会上升的担忧有所增加,从整体情况来看,这种忧虑不无道理。一方面是,受全球经济增长持续走强的影响,大众商品价格达到3年以来最高,石油、贵金属、穀物等强劲需求推动商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国内的行政去产能力度和环保督查保持高压,价格传导或将继续增强。而在财政与货币政策方面,在去槓桿与防风险的任务下,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持续发力,货币政策料会边际偏紧。因此,总体而言,2018年通胀水平可能会比2017年有所升高。

上一篇:两个「样板」确立深圳前进方向
下一篇:蔡英文「台湾价值」就是「台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