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人甲
痛恨高房价的网友们,这几天把小手都拍肿了。15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在北京表态,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掌声雷动啊。「打破土地垄断」有误内地主流媒体,纷纷冠以「重磅」,将之解读为「打破土地垄断」,因而乐观派欢呼,高房价时代会终结。
重磅轰炸之下,房价真的要暴降了?但经验告诉人们,且慢,越是高兴的时候,越是要保持一份清醒,此时,正打算交钱买房的刚需们,选择持币观望,等待房价下降,还是立马出手上车?毕竟挣钱不容易,真的是一份煎熬啊。
仔细品读部长所透露的土地改革信号,核心内容有三大块。其一,将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其二,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其三,探索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房地使用权「三权分置」。
注意,第一块的「非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强调了「权属不变」,那幺非房地产企业也可以建房了,这是一大突破,但建好的房子的权属还必须是该企业的,不能转让,也就是说,不能建成商品房,但可以做租赁房;至于第二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十分明确是「建设租赁住房」;至于第三块的宅基地,部长大人也说得很通俗明白,「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口子不能开,」换句话说,宅基地的三权,也是不能买卖的,只是放开了使用权是可以租赁的。那幺三块归结为一点,所谓的「打破土地垄断」,混淆了居住用地与商品房用地二者的界限。更準确的说,应该叫做「打破租赁用地垄断」。
房价还会越来越高?
打破政府土地垄断仅限定在租赁领域,并没有涉及商品房领域。商品房用地并未放开,还是政府垄断,这意味着,一是未来释放出来的集体用地对商品房的供给没有影响;二是现有的土地招拍挂机制仍然是土地供给的主体,打破垄断不等于打破招拍挂制度。
影响房价的因素错综复杂,如果说政府垄断土地导致房价高企的理论成立的话,那幺,这次「新土改」仍然没有改变商品房用地的垄断现状,也就无法影响商品房价,控房价的「终极杀器」的解读,也就显得一厢情愿。
而且,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这是房地产长效机制改革的总方向。中低收入者,租房住;有钱人解决住房问题,找市场,换句话说,商品房市场成了富人追逐的游戏,那房价只会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跟穷人无关了。
常识大于政策?
其实,解读高房价,不能听砖家的话,不能听教授的话,也不能听官家的话,而是要听丈母娘的话。一切删繁就简,不妨从常识中去理解高房价。富人们一掷千金,动不动几个亿,只为一套房子。那幺穷人呢,穷人发财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幺?刚弹出的新闻,松江男子揽775万元大乐透头奖,向记者称,买个大房子好过年。也许有人说,我中彩发财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个漂亮老婆,那漂亮老婆,答应嫁你的第一件事,还是一套好房子。
当你去黄山旅游的时候,总是惊歎于徽州古民居的美。这些无价之宝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明清徽商在外经商发财后,衣锦还乡所建。所以从常识来看,古今中外,不论富人穷人,都逃脱不掉财富首先追逐房子的规律。
在财富偏执地追逐下,房子还会有便宜的时候吗?所以不论土地制度怎幺变,只要不发生战争,不发生地震,房价的趋势永远是上涨的,强调一下,说的是趋势,当然也其中也有阶段性下跌的时候。所以,寄望某些政策来消灭高房价,往往总是被市场所教训,所以,部长大人吹风新土改政策来临的时候,他的积极意义只在于,新土改可以增加租赁住房的供应,买不起房子,可以租房子。
下一篇::问题不在嘻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