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与素质无关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1月29日

作者:流深

上周,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遭曝光后,涉事员工已经遭到刑事拘留,舆论也对涉嫌参与虐童的员工给予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其中不乏恶毒和情绪化的词语。然而,愤怒过后则是更为惊人的现实,网民发现,类似携程亲子园所曝光的虐童事件,在河北、四川、江苏等地的幼儿园都早已有相关视频和新闻曝光过,而且手法层出不穷,恶劣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甚至可以合理推测,除了这些被曝光的极端暴力事件之外,难以监测和证实的冷暴力、言语暴力等行为,只怕存在的範围更加广泛。某种程度上说,这一系列新闻曝光,或许只是残酷的展示了当今中国幼儿园市场上的常态和潜规则。

不少媒体试图从理性角度分析虐童事件,并总结出了诸如幼师人才不足、准入门槛低、薪酬微薄等原因,一句话,要解决就必须「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这样的结论毫无疑问绝对正确,但却又是个「万金油」般似是而非的答案 试问三百六十行,哪一行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呢?是不是因为没有「高素质」的人,这个行业就无法运作了呢?反过来说,若每一个岗位都要求「高素质」,那幺该让那些短时间难以提升素质的「低素质」者如何谋生?

不妨取经外卖小哥

不由得想起,如今在大城市裏无处不在的外卖小哥们。曾几何时,「送外卖的」不仅是城市中「低素质」人群才会从事的职业,抛开服务态度差、餐品丢失、送餐慢等家常便饭不说,「偷吃客户食物」、「往外卖中吐口水」等负面新闻更是不时被曝光。然而,自从互联网送餐行业兴起之后,不仅送餐速度有了保证,「祝您用餐愉快」、「麻烦给个五星好评」等亲切的服务话语成了外卖小哥的口头禅,不少「单王」过万的月收入,更是让「送外卖的」彻底摆脱了「低端职业」印象。若仅看学历、受教育程度、入职门槛,或许没有几个外卖小哥可以称得上「高素质」,但为何他们的服务却不是越来越「低素质」呢?

外卖小哥「乌鸡变凤凰」的经验,相信可以启发幼师行业,绝对比简简单单的一句「提高素质」要有用得多:一方面,互联网公司通过APP设计、严格的时间计算、客户评价与收入挂钩等一系列管理机制,牢固划定了外卖小哥的服务「底线」。从此,外卖小哥的服务就有了一整套深入人心的标準和表现;另一方面,外卖行业巨大的盈利前景,激烈竞争的开放环境,也让外卖行业的资金和人才不断涌入。为保持竞争力,这些互联网外卖平台也有动力和能量在外卖小哥身上投资,从而把这些「低素质」的人力变成「高素质」的人才。总而言之,「素质」高低的影响并非必然和绝对的,而是要靠一个好的制度和环境来塑造。

信任崩塌十年难救

反观如今中国幼儿託管,不仅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标準,不少人从业者从事幼教行业仅仅出于职业名声好听,家长和孩子也缺少对幼儿託管机构的评价渠道。而过于严格的行业管制,也让幼儿託管这个群众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的行业,如今却始终资源匮乏,如携程这样「不差钱」的互联网企业,也只能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办学、非盈利的方式投入这个福利性质的机构,使得携程毫无动力继续增加投入。在散漫的管理和沉闷的环境之下,整个行业又怎幺会有前途?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崩塌历经近十年,至今仍未恢复。如今层出不穷的虐童案,除了影响中国一代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已经引发了不少中国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危机,一些职场妈妈更是发出了「家庭还是事业」的职场焦虑。不夸张的说,虐童事件的深远影响现在才刚刚开始,一场行业内部的深刻变革已经迫在眉睫。

上一篇:中国骄傲 不在楼高
下一篇:金融防摔周一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