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辟谣及时 解画可否同步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8月17日

作者:张碧珊

立秋过后,居然还令熊猫宝宝热到怀疑人生,萌是萌翻天,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地球暖化不断加剧。在财经新闻平淡似水的一周里,当然不能拿贝贝说事,环保只是抛砖希望引玉。

上周8月8日无现金日,相信要是同时拥有支付宝和微信两大利器,这天过得有滋有味。攒了一周的0.88鼓励金,终于可以一次过花掉,毕竟小数怕长计;还有各式各样立减金,餐饮的有商超的也有。无现金日,其实是由微信2015年发起,来到了2017年支付宝两肋插刀成了背锅侠。也难怪,往年的无现金日都是商家举牌在街道两旁打打闹闹,今年摇旗吶喊早早暖场预热。最大的吆喝声来自支付宝,为了配合宣传打出的口号:5年内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一时间,掀起了一轮嘴仗,传说还是人行牵头,问题严重了。

无钞争论意义不大

买棵葱、坐公交扫码,如今统统不是新闻,这说明老百姓紧跟时代步伐,从出门不带现金是新闻,相信很快就会变成出门带现金是新闻。回头来看人行说辞,武汉分行率先要求蚂蚁金服删除「无现金」宣传字眼,同时勒令不得拒收人民币;随后人行总行辟谣没有下达要求删除「无现金」,不干涉市场推广行为,但不应拒收现金。可以这样理解,人行在是管违法的事,在内地拒收人民币是违法的行为,无现金只能与现金共存。

有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内地网民认为现金不再是生活必需品。即便不宣传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排他已经切实存在,例如眼下共享单车,想骑摩拜掏现金那就爱莫能助了,再往前数,从淘宝、天猫、京东到亚马逊,都是无法现金付款。

菜钱倍减更受关注

大而不能倒,此前往往用来形容银行,后来形容保险公司,窃以为,现在也是时候适用支付宝了。随着全民消费习惯的改变,第三方支付正豪迈而奔放地一步步走向巨人,监管机构再不关切就失职了。

事实上,余额宝选择泄洪防灾,这也不排除与近段时间以来,频频吹起的金融监管烈风息息相关,当然也可能是老话题,动了银行的奶酪。不到3个月,余额宝两次降低个人限额,从100万先降到25万,最后来到10万。技术派的解释是,余额宝面对个人投资者实行T+0赎回,而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基金所投资产的结算是T+1,一来一回之间,万一发生不足相抵的情况,恐怕就要发生踩踏,陆金所能扛过去的流言蜚语,到余额宝这里说不定升级成为系统性风险。理由很简单,最新数据显示,余额宝规模达到1.43万亿,超过招商银行去年个人存款总额。巨无霸一样的余额宝,无法承受挤兑风险。

细思派的论据则是,谁家常备100万菜钱,而且这100万块还时刻準备着提现,提现费也不菲。想想,估计还是余额宝赖以为生的同业存单招来嫉妒,毕竟一家中等体积的银行天天发同业财,吃相有点尴尬。瘦身无非就是一次大势所趋顺势而为的调整。10万以上的投资理财产品,不说各大银行和陆金所选择一箩筐,光是蚂蚁财富里面的选项就很多。

电子支付只是流通货币的一种新形式,背后都是消费者真金白银的家当,按说不存在影响正常金融体系的道理,怎幺看都不过是一次咬文嚼字的较真,若是拒收人民币那就违法,举报查办即可。只不过在金融严管时期叠加减磅事件,光是余额宝一方发声稍显单薄,一个巨大资金池,一举一动涟漪不小,监管层辟谣很及时解释说明可否同步跟上。

上一篇:人造「天然独」破功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