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深
上个月,先是有数十个娱乐八卦账号被关,后有新浪微博、A站、凤凰网等网站因为「无证上岗」被要求关停视听节目服务,监管部门的系列动作着实令媒体热议了一阵。直到上周,《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通则》)发布,舆论才猛然意识到,网络节目的好日子可能真的到头了,网络内容监管的全面加强已是十分明显的趋势。
本篇《通则》最引人关注的是其内容的事无巨细和尺度严格。《通则》指出,今后的网络视听节目将坚持先审后播、审核到位原则。诸如审查员审查时「完整审看包括片头片尾的全部内容,不得快进和遗漏」、「不少于三人的审核员审核」、节目内容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审美导向等,都十分清晰地做出了指引。而承担这一切工作的,将不是监管部门,而是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相关单位。有人指出,这显示网络节目审核将逐渐向电视台节目看齐。
被质疑违市场化
对于目前看起来十分繁荣的网络视听节目来说,这一规定肯定算不上是好消息。一方面,在现有的网络节目中,很多必将受到影响,其中不少还是在网络上热播和观众喜爱的节目。比如,《爸爸去哪儿》就明显违反了「不得借真人秀节目炒作包装明星子女」,《奔跑吧》亦有不少内容违反「故意刺激、为难嘉宾娱乐观众的」的规定。另一方面,对于各个网络平台,尤其是有节目制作投入的网络平台来说,对节目内容审核的加强,亦将增加许多额外的开支,如增加审核人员人手、修改节目内容等,已经投资拍摄的节目内容,估计不少亦会因为规定的推出而延后播出。对于如今动辄上亿的影视投资来说,风险的增加必将影响资本的投资意愿。
只不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于已习惯了网络节目风格的网民,尤其是看网络节目长大的年轻人来说,这样严格的监管规定能否适应大众的口味,恐怕还很难说。对于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的中国文化娱乐市场来说,如果节目内容的供给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最大的可能就是非正规市场的重新流行。
回看过去十几年中国网络节目的发展,其起步阶段,正是源自于网民通过各种非正规渠道,将海外内容「搬回」国内的进程。其后,随着国内网络节目的发展,一边是电视节目份额受到严重冲击,另一边则是上述非正规渠道的逐渐正规化。换言之,市场扩大的过程,也是节目内容尺度逐渐放宽的过程。所以,如今要将网络节目重新拉低到电视节目的水平上,恐怕不仅救不了电视,亦会毁了网络 最可能的结果,恐怕是电视节目和网络节目统统走向衰落,「翻墙」看戏重新成为潮流。不知道,这是不是此次监管《通则》推出时,想要达到的结果?
下一篇::港深互补引领大湾区